阅读历史 |

第538章 扫盲教育三(2 / 2)

加入书签

艾米丽翻个白眼,一巴掌拍在焦明肩膀。“少扯!你们三个同出一源,另两个那般样子,你也必然是一肚子坏水。”

“怎么能叫‘坏水’?”焦明不满道:“智慧这种东西,和武器一样,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

接下来师徒二人三言两句间定下个大致方案,但总觉得不够‘劲道’,还是决定找专业人士出谋划策,并达成‘我们果然都是好人’的共识。

然后的话题便转移至杂七杂八的闲事与笑谈,欢声笑语中,休息够了的艾米丽传送离开,留下一屋子带着淡淡香味的温暖空气。

焦明沉吟片刻,然后在萝花的提醒下,通知红山王国子爵领的伽格组织人员登船。至于不久之前传送门公司二十多天的回复结果,显然客服前台是没资格知道‘传送门弱化程度’这等核心机密。

接下来主仆二人在港口区转悠两圈,却并未发现黑石闪鳞等少年们的身影,这无疑表明他们已经停止更招人喜欢的‘抓贼’活动,开始办正事。当然更显然的原因则是街面清静。毕竟老黑鲶的落网,这些或成团或单干的蟊贼被彻底震慑,即使不跑路,很长时间内也必然是东躲西藏,以免被供出去。

焦明又按照空间标记,找上距离最近的小组,却发现黑石这货机灵得很,带着队伍进入工地参与一线劳动。而这个建筑队正是冰莲曾经提起的,招纳而来的鳄鱼领最高水平的队伍。所以实在难说黑石此举,社会调查之外,有没有为家族建筑队偷学的念头。

与黑石简单交流几句,没什么大问题。焦明满意点头,拍拍对方肩膀让去去忙,接着闭眼感应,配合记忆中萨丁城的地图,定位各个小组的位置。

察觉两组在医院,两组在城外新贫民窟,还有两组居然在海上,显然是随船出发,只不知他们打算怎么回来。

更多的小组散于萨丁城各处,焦明辨得清方位,却不知那里具体有些什么东西。唯有一组让焦明觉得十分熟悉,细细回想,正是那一所平民小学。

‘有点意思’如此想着,焦明索性带着萝花往回走。路上一边猜测这是哪一组,一边猜测他们在社会调查些啥。

而前一问的答案很快揭晓。这一组的头目也算熟人,正是小沃伦的那个好友,名字是一种水产,意译便是海鱿。

其家族只是子爵衔,整体实力在鳄鱼领排不上名号的那种,他自己则是因为年龄适合且天赋不错,这才被选入冰莲的核心层。家族领地也不大,就在萨丁城北方的临海一片,过去的主营业务便是鳄鱼领西边区域的海盐和咸鱼供应。另外若攀亲戚的话,当初那位打铁的海蝎子便是这一家与鳄鱼家族旁支联姻的后裔。

不过后一问的答案就没着落了。按这位海鱿自己的说法:也不知道想调查点啥,只是感觉这里有课题,然后随便逛逛找灵感。

走廊尽头处,焦明露出一个‘毁人不倦’的温和笑容,“能详细说说这种感觉吗?”

海鱿沉吟片刻,慢慢开口:“按照您的说法,普通人也是劳动者,也是我们要团结的目标,所以我就想调查一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上午在居民区转悠两圈,没什么思路,吃过午饭便来了这里。”

“哦,想法不错。”焦明满意点头,接着道:“记得你们在蓝蟒王国上过学,长藤的那些学校也该不陌生,对比之下,有什么不同?”

五位小组成员立刻明白这是一种提醒,互相看看,抢答般给出五花八门的回答。毕竟表面来看这种‘找不同’的游戏太简单,可以说参与对比的两个目标出去‘学校’这个名头一样外,其他便没有丝毫的相同。

海鱿作为队长,说了几个便停住,皱眉思考,待同伴的回答迟滞起来,却是眼神闪动,高声插言道:“我觉得是精神状态不一样!”

焦明压压手,“详细说说。”

“在蓝蟒王国的初级魔法学院里,九成九的贵族学员都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认知:努力提升实力,继承爵位,光耀家族。”顿了顿,海鱿略作犹豫,还是评价道:“长藤镇的学校则差一些,一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坚定的,从眼神和言谈都能知晓。但这里的学生……我觉得九成九的对未来人生是一种‘无概念’的感觉。低年级是在玩耍,高年级是在混日子。”

另一位同伴露出恍然的表情,附和道:“对!就是这样。上午在附近逛游的时候,我也听个大妈议论,送孩子上学根本就是为了省点口粮。”

海鱿的几位同伴点头赞同的当儿,焦明表情维持不变,心中却是愣怔起来。

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正如海鱿所说,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概念’,只是遵从父母师长的叮嘱被动的去学习而已。即使发下未来成为某职业的愿景,却是应付差事而已,说过就忘,从未认真想过未来人生如何如何。直至高中阶段,才隐约有了些人生目标,并在大学阶段彻底忘记。

如此过往人生经历的情况下,焦明看到这些小学生的课堂状态,意识到有‘不学习’问题,却并不深刻。只在海鱿说出这番话后,才有恍然且连贯之感。

而在焦明想明白这些的当儿,海鱿小组也讨论出一个调查方向,便是调查这所学校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如果学生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规划,那么萨丁城又给了他们怎样的人生道路。

“我能提醒的就这些了,你们去吧。”

五人整齐行礼,兴冲冲离开。

眼见人影消失在走廊拐角,焦明放松下表情,向萝花要来纸笔,在窗台上写写画画一番,思路渐渐清晰,却终究没个结果。

理论上来讲,从上向下总体的看。学校并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而是按照统治者的构想为所属势力‘制造’并‘输送’成员。地球现代教育也好,钟国古代科举的四书五经也罢,以及欧洲古代的贵族教育,莫不如此。

紧跟着便会面临一个问题,统治者需要什么样的成员,以及社会整体又需要什么样的成员?这其中的问题,从科举制度的演变就可见一斑。从最初的任贤选能,变成最后甚至以字体工整为首要条件,沦为戕害精英阶层心智的东西。

当然政治上讲,新钟国一直宣传的‘某主义接班人’这种笼统含混的回答就算了。虽然‘正确’且梗概,但想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一个可行可测,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标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