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义女(1 / 2)

加入书签

但预计不到的是,丁大人沉思半天,说道:“江姑娘于我们丁家有大恩,老夫的话既已说出口,又岂有收回的道理?倘若言而无信,便愧对了天地祖宗。况且公主现在已为庶人,去处与任何人无关,安心住下就是。”

丁夫人道:“我和老爷没有女儿,从前便听闻金城公主品性良善,只是无缘得见,不想如今就在眼前,以后我和老爷对江姑娘就如对待亲生女儿一般。”

小丁大人也温和的道:“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赵宝娴:“多谢你们,只是我……”

她说了一堆自谦的话,种种顾虑之处。

丁大人:“江姑娘不必……”

丁夫人:“江姑娘很好……”

小丁大人:“我长两岁,应当兄妹相称……”

就这样来来回回,她自贬,他们赞誉,她找借口,他们仨竭力打消她的担忧。

等赵宝娴回到房里的时候,还觉得自己飘飘忽忽的如同做梦。

突然间一落万丈,又突然间平地直上。

“丁家要是让我做丁源的续弦,我兴许不会这么吃惊。”赵宝娴道。

她扭头看向在她屋里自顾自玩耍的小少爷丁俊元,丁俊元手中拿着红纸爬到凳子上,回头喊了她一声‘姑姑’。

赵宝娴:“……”

清心站一旁叉着两手,歪着头说道:“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缘分?这缘分从头到脚透露着古怪。

赵宝娴伸手撩动床帐上的彩穗子,心中默念:一切皆为虚妄,皆为虚妄……

不管怎样,她成了丁府的小姐,在闲时教小小姐丁季雅弹琴,有时候陪丁俊元在花园里玩耍。躲在深闺人未识。

腊八那天,丁府很是喜庆。

丁俊元和丁季雅看着府中上下热火朝天的大扫除,高兴的不得了,还闹着到后日跟姑姑和祖母会逛庙会。缠着赵宝娴玩了一整天,两个孩子乏得很,早早睡下了。

赵宝娴踏着不圆满的月色辉光,回到自己住的院子。

刚一进门,便看见院子里站了个人,是赵琰。

虽然脸上神情看不真切,但赵琰先是喊了她一声‘宝娴’,又快步走到她面前,张开胳膊将她抱在了怀里。

赵宝娴先是吃惊,继而用力推他,赵琰不但不放手还抱紧了,将头埋在她脖颈里吭吭哧哧哭了起来,仿佛受尽了委屈。

“放开我!”赵宝娴扒他的手扒不开,又继续使力气推他,“清心!”她大喊。

“小、小姐……”清心靠在院门上嗫嚅着,不敢动弹。

“你哭什么哭?!该哭的人是我!”她一肚子火,要是能把两个人点燃自焚就行了!于是她张口在他肩上用牙齿狠狠地咬了一口。

赵琰不说话,也不松手,仍是哭。

一直等到他哭累了,不哭了,才将头抬起来,从她身上摸出了绢子,擦了擦泪。

她的绢子一向叠两叠塞在宫绦里的,他知道。

赵宝娴气简直不打一处来,恨恨的问他:“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朕要是查,总能查到的。”赵琰道,他将绢子袖了,低声道:“你保重身体。”说完,退了几步,转身从院里出去了。

赵宝娴在院子里站了半晌。

找过来哭一场又走了,想不出他在发什么疯!!

第三日,赵宝娴和丁夫人去了城外镇子上的庙会,但没带丁俊元和丁季雅。

庙会上人山人海,四处摊贩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马车进不去,只能下车走一段路。

赵宝娴出门时特意在脸上遮了面纱,省的被人认出来。

人实在太多,挤来挤去的到不了庙门,还十分有损体面。一个下人说,她对这片熟门熟路,可以绕一圈走寺庙偏门,虽然多走几步,但人少。

丁夫人就和赵宝娴道:“玉娴,娘不像你们女孩家喜欢热闹,你以前也没来过,就在这里逛逛吧,娘先往庙里去,你过会儿再去找我不迟。”

赵宝娴想了想,点头,“好,您慢些。”

于是丁夫人带几个人朝另一个方向走了,赵宝娴带着清心和另一个丫鬟则闲适的边走边看。

琳琅满目的商品叫人看花了眼,虽然天冷,但人一多一挤大家似乎忘却寒冷了,人群中洋溢着即将到来的除夕的节日喜气。

赵宝娴站在一个面具摊前,拿了个恶鬼面具,在脸上比划一下,放下,又捡起一个老寿星的面具,仔细端量着,虽然做工粗糙,但小孩子应当喜欢。

挑了三个,正准备付钱,她似有所觉,忽然转头,看向一直站在自己旁边的人。

他一身黑色带帽斗篷,上半张脸被遮住了,但赵宝娴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又是赵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