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5 章(2 / 2)

加入书签

轩怡从热水瓶里倒了些水到水壶里,架在火炉上烧。瓶里本是烧开了的水,不一会儿工夫,壶里的水便“扑、扑、扑”地沸腾起来。

屋外也热闹了起来,呼啦啦地来了一帮人,谈笑声中,楚县长的笑声最为洪亮,老远就能听见。

轩怡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恭候,小王也早已迎到了门口。

“呦,轩姑娘也到啦。”看见立在茶桌边的轩怡,老粗冲她点头示意。

“许处长,请坐。”老粗拉开茶桌中间的一张椅子,将身边一位学者模样的人引入了上座。其它的来人也分派了位置,相继入座。桌前的五张椅子,分别坐着小王、楚县长、许处长和茶厂厂长。没有入座的人,都站到了座椅后面。

见多了一个空椅,老粗站起身来,回头在身后的人群中寻找,“老陈,来,你上来坐。”老粗抬手招呼,将老陈从人群中叫了出来。

被老粗当着众人的面叫上来,老陈一脸恭敬地走上前,轻手轻脚,连落座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爷爷。”轩怡轻声地对刚坐下的老陈叫了声。

老陈朝她点了点头,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泛着光泽,如开了花一般。

老粗清了清嗓子,“今天请大家来,一呢,今天是元旦,请大家来喝喝茶,看看表演,放松放松,感谢大家一年的辛苦工作。以前呢,都是唱乡土戏,今天,我老粗不粗,也高雅一回,请大家欣赏一回茶艺表演。”

老粗特意在粗上变了语调,引得在场的人一阵笑声。

“二呢,是请大家参谋参谋,我们县的茶厂就要开张了,这第一炮要打响,所以我们会组织些活动来推广我们的茶。今天的茶艺表演也是我们活动之一,务必请大家多提意见,茶也好,活动也好,集思广益,争取能给那些专家留下好的印象。”

老粗顿了顿,侧身请着身边就座的那位学者,介绍道:“这位是省文化厅的许处长,是省里民俗文化方面的专家。这次,我们很荣幸地请他过来,为我们茶叶的推广进行指导,大家欢迎。”

老粗带头鼓掌,在场的其他人也跟着鼓起掌来,那许处长站了起来,回身点头回应。

老粗又指着轩怡,“这位是陈轩怡,老陈的孙女,今天就由她为大家进行茶艺表演。”轩怡起身,微微地欠身,礼貌地回礼。

老粗介绍完,示意大家坐下,自己也坐了下来。大家坐定后,老粗向许处长介绍了来,“许处长,您是搞民俗研究的,可以说,在我们省,可以有人不知道平山县,却没有人不知道塔下村,甚至在全国,塔下村也是名声在外。现在的塔下村还保留着很多独特的民俗民风民居,特别是塔下陈氏,那更是名门望族,自然在待客方面有些独到之处。古往今来,待客离不开茶,喝茶讲究个礼,这陈家的待客茶礼便是十分有特色。我们想啊,在请专家对茶叶进行评定的时候,展示陈家的茶礼文化,将我们的茶和我们当地独特的茶礼文化相结合起来,搞出特色来。”

那位许处长点了点头,回道:“楚县长,对于平山县兴办茶厂这件事,省文化厅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突破口。这几年来,大家都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忽视了在文化方面的投入,但显而易见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样一瓶酒,加了个品牌,价格就不一样,甚至是千差万别,而这其中的差别,就是文化之于品牌、品牌之于酒的差别。楚县长将茶叶生产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的想法,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也能充分体现出文化的价值来。提意见说不上,我们相互探讨,共同摸索出一个将两者有效结合的模式来。如果发展得好,是可以作为样例在全省进行推广的嘛。”

“许处长说得是。”老粗点着头,继而转向轩怡,“轩姑娘,可以开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