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五章 汪记困局(1 / 1)

加入书签

因为钢材的硬度与含碳量高低成正比,所以要想将熟铁锻炼成钢,除了千锤百炼之外,还要重新提高其含碳量大明炼钢业之所以领先全世界,关键的区别就在这一步上。

比如日本,是在折叠锻打时,在熟铁外包裹纸张和草木灰进行锻打,这种渗碳手法效率低得令人发指。所以倭人都把自己的钢刀视若生命,因为得来一把太不容易了。

而大明,有闷钢法、灌钢法两种成熟技术,效率比日本高出不知多少倍。

芜湖特产的苏钢就是采用了后者。

赵昊看到炼钢师傅先让徒弟,将没有经过锻打的熟铁片放到打铁炉内,旁边同样有小工在拉风箱加热。

约莫两分钟后,学徒又用大火钳,钳住条生铁的一端,斜放在炉口内,同时命徒弟加劲鼓风,好让炉温不断升高。

不到盏茶功夫,生铁斜搁在炉中的那端开始熔化,不断有铁水滴下。这时,炼钢师傅才从徒弟手中接过大铁钳,钳住生铁在炉外的一端,开始左右移动,使铁水均匀地淋到下面的熟铁上。

因为熟铁的熔点高于生铁,所以虽然是先放进去的,却只是被烧的通红,没有融化的迹象。

同时,炼钢师傅的另一手,不停地翻动熟铁片,使其两面都能均匀地淋上铁水。如是淋完两次后,师傅便将熟铁夹到炉旁的铁砧上,让徒弟抡锤子锻打。

如是反复捶打数千下,去除杂质后,就可以得到工匠们心中的钢了。

钢的制取是如此不易,自然价格昂贵远超青铜,当然严重限制了销量。

于是工匠们想到了折中的法子,比如他们要打造一柄大刀,就先用熟铁打好刀身,然后只对刀刃部分淋铁灌钢,这就是所谓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参观完了钢坊,赵昊感觉嗓子都要冒烟了。

汪昱早就让人备下了清热解暑的金银花薄荷茶,味道虽然怪怪的,但效果确实不错。

几大杯灌下去,终于压下了那种火烧火燎的难受,赵昊这才有心情说话。

对于汪记钢坊他还是很满意的,至少这套生产流程从洗矿选矿,到土法炼焦,到焦炭矿砂混合煅烧,到炒钢或者说炒熟铁,到最后的灌钢法出钢大方向基本都没错。

虽然以赵公子的眼光看,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大堆的问题。但也正说明改进空间巨大啊。

这样的话,只需要不断改进工艺,提高炉温,就可以为集团提供足够的钢材了当然,是赵公子定义下的钢,而不是工匠心中的那种。

只要能把方槽改成反射炉,就能轻松把炉温提高几百度,熟铁的品质就可以大大提高,不需要再用青铜铸炮了。赵公子暗暗盘算道。

江南银行年后又推出了一套青铜券,面值分别为五百、一百、五十、十。作为白银券的辅币使用、扩大流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为集团搜集足够的铜,以满足铸炮和各种铸件的材料需求。

没办法,在大明直接采铜太犯忌讳。铜可是流通货币,只有官方才能开采。

因此赵公子热烈期盼着,能大量生产高品质熟铁的那天。

到时候非但造枪造炮造蒸汽机都不成问题,就连许给老西儿们的那条正太铁路,也不再只是画大饼了。

聊了半天工艺改进的事儿,话题转到为何大半炼铁炉未开工上。

原本一脸兴奋的汪昱,不禁低沉下来。长叹一声道:“唉,生意江河日下,愧对家父啊。”

“为何?”赵昊故作不解的问道。其实出发前,马秘书都会将今日行程的相关情报,捡重要的禀告公子,好让他心中有数。

再者汪记的经营难关,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唉,时也命也。”汪昱又叹了口气道:“咱们自家人,没必要遮遮掩掩,我汪家之所以能迅速在行业立足,让苏钢的销量十年提高三十倍。一是靠雄厚的财力支持,二是有贵人相助。”

说着他看一眼赵昊道:“令祖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最关键那位,是咱们的绩溪老乡胡部堂。”

赵立本是胡宗宪昔日的部下,他这么说自然也不担心赵公子会不高兴。

“嗯。”

赵昊点点头,听他继续说道:“胡部堂能强力抗倭,上靠朝中宰相支持,下就靠我们这帮徽州老乡慷慨解囊,他才有源源不断的军费去募兵练兵。当时,整个东南军备废弛,所有军械都朽坏不堪,必须重新打造。”

“胡部堂投桃报李,将大量的订单都给了汪记,加上我们打造的兵器也确实过硬,可以跟倭寇的百炼刀对砍,这下名声大噪,销路一下就打开了。”说着他长长一叹道:“可惜家父去世后不久,胡部堂也冤死在狱中。加之抗倭一胜利,各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是有订单也都给了临近的关系户,我家生意渐渐就冷清起来了。”

“今天少开一炉,明天送走一位师傅,不知不觉就成了现在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汪昱郁郁道。

“北边还在打鞑子,南边俞大帅也要剿海盗,怎么会没有订单呢?”赵昊呷一口茶水,轻声问道。

“北边的买卖,都被晋商的铁坊垄断了,他们的铁器虽然质量不如我们,还贵。奈何三边总督只用山西铁器,我们根本抢不到。”汪昱苦笑一声道:“至于广东那边,人家炼铁水平本来就高,价钱也不贵,谁会舍近取远?”

“汪伯伯何须发愁?”赵昊不禁哈哈大笑道:“你一年才多少产量,我全包了就是。”

“哎呀,”汪昱先是一阵激动,旋即摆手连连道:“那也有个几百万斤,太多了太多了。”

“不多,江南集团用铁的地方多着呢。”赵昊却豪气的一摆手道:“除了钢,目前最急需的就是熟铁,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那太好了!”汪昱顿时一扫委顿之色,没口子道起谢来。

虽然目前熟铁的杂质太多,用来做兵器差点意思,但制造农具和工具却绰绰有余。江南集团十几个下属公司几万工人,六万户农工,需要的铁器海了去了。

随着江南集团飞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别说区区一个汪记了,就是吃下整个芜湖的产量,也没什么难度。

ps.三连更第一更,求月票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