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章 林抚远要辞官回乡找小皇帝(2 / 2)

加入书签

钱明月决定拖他几天,将奏疏留中不发。

林抚远没断绝京城的消息,知道王诗韵如何“得宠”于皇后,料到皇后会不准,给王诗韵写了封信,请她说情。

王诗韵从林府回到建极殿,犹豫地对钱明月说:“娘娘是不是收到了表哥的辞官表?”

钱明月一听就明白了其中关窍:“收到了,犹豫不能决,你表哥是嫌官小吗?”

王诗韵摇头:“什么官大官小,他压根儿不适合做官。娘娘,诗韵是得了表哥的信来帮腔,但诗韵说的也是真的。”

“他那人,让他读书写文章做学问,他可能很乐意很开心,但让他在官场上迎来送往,对上官溜须拍马,对下官恩威并施,对百姓耀武扬威,他做不到,他肯定觉得无比厌烦。娘娘,您就允了吧。”

王诗韵将林抚远看得透透的,官场是俗人的游乐场,容不下林抚远那么清高的莲。

林抚远差点儿害死她,她绝不会让他好过。既然过得不开心,你就在那边好好呆着吧。

钱明月叹息:“好端端的,儿子被革了官职,岂不是让你舅舅在同僚面前难堪。”

王诗韵不明白:“分明是表哥自己辞官,怎么能说是革职呢?”

“按朝廷的惯例,得挽留几次,才是真辞官,若不挽留,就于革职无异。这样吧,姐姐挽留他几次再说。”先用官场恶心他一段时间再说。

王诗韵不懂官场上的弯弯绕绕,但她知道如果夫妻争吵,妻子一怒之下回了娘家,也要夫家去请好几回才肯回来呢。大概道理差不多吧,都是为了面子。

“那就谢谢娘娘了。”

于是,钱明月言辞恳切地挽留林抚远,提学使你的才学是有目共睹的,圣人与本宫都相信你能胜任。大同文教不兴,圣人钦定你为大同提学使,你不要辜负圣人的信任,等等。

钱明月一天有多半天忙于政务,宫人都很无趣,王诗韵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就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实,她的日子一直是这样的,但以前绣个帕子,做个香囊,就是一天,也不觉得难熬。都怪钱云,把她的心填得满满的,又撒腿跑了。

拿着钱云送她的众星拱月钗,王诗韵心空得难受:“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王诗韵反反复复回忆跟钱云相处的短暂时光,真的好短暂,每一个片段都反复咀嚼了好多遍,反而愈发有味。

他笑起来真好看,说话声音也好听,真是个妙人,怪她学问太低,想不出足够好的词来夸他。

就在这一遍遍的回味中,王诗韵发现了不对——

钱云曾说:“终于不用去国子学了。”

诗礼传家的官宦子弟,自幼潜心读书,为什么会那么讨厌国子学呢?

而且,他真的很讨厌“国舅爷”这个称呼。

直觉告诉王诗韵,这两者之间一定有联系。

王诗韵想知道怎么回事,可最近朝政繁忙,皇后娘娘又是征兵又是买马,还要准备城郊大祀,她那不像样的丈夫不在,她已经焦头烂额,不能让她再为家事烦忧。

王诗韵决定自己去调查,可不借皇后的名义,她连国子学大门都进不去。借着皇后的名义,皇后一定会知道,还不如直接拜托皇后去查。

如果迂回行事,让下人接触一下钱云同窗好友的下人呢?

可她无人可用啊!如果是在无锡,她有小叔父和忠仆可用。可在京城,身边不是皇后的人就是林府的人,哪个会把她放第一位啊。用他们,还不如昭告天下,不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