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梦醒时分【上】【4500大更求订阅】(2 / 2)
马道长身化流星,手掐道诀。
直接以一道禁锢术,阻拦住距离他最近的钱逢的动作。
钱逢回头瞪视马道长:??
李烬和秋棋默契十足的一左一右,飞身而出。
挡住了另两位宗师的俯冲之势。
二人全都没有将掌中利刃出鞘,逝者在上,绝不能见剑光。
三方碰撞之中,众目睽睽之下。
秦衣不急不慌的缓步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登上法事台。
五位宗师坐镇的情况下,居然没人能在第一时间挡住秦衣的去路。
秦衣旁若无人的走至道和真人身前,满脸是泪。
他红着眼睛,却淡淡一笑,颤声重复了一遍。
“孝子贤孙在此。”
靖帝眉睫一颤,上下打量了秦衣几眼,心脏突然一抽。
这张面孔,怎么会这么熟悉
他额头隐隐有青筋涌动。
但还是伸手示意江补天退后,他踏前一步,喊道。
“都给朕停手!”
“是!”
“是”
崇、张、钱三位宗师齐刷刷落地。
秋棋和李烬落在高台之下。
秋棋擦了擦嘴角溢出来的血丝。
以他现在的实力,面对面硬抗宗师一招,还是有些勉强。
钱逢仍然盯着马道长,满头问号。
马道长朝他腼腆一笑
靖帝看了眼道和真人,没有多说什么,转而看向秦衣。
“你是何人?”
秦衣握剑单膝跪地。
“微臣秦衣,拜见陛下。”
靖帝不解。
“你非我朝之臣子,为何以臣自称,而不称民?”
秦衣神色如常,平静回答。
“秦家世代忠臣,衣之生父曾得先成德皇爷降旨赐予世袭罔替之爵,义父曾得陛下降旨赐予世袭军侯之位。”
“故,秦衣虽未在朝中为臣,却敢以臣自居!”
靖帝虽然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猜测,依然惊得瞪大眼睛。
下方议论之声更甚,乱糟糟一片。
眼下的场景实在出乎意料。
一个看起来刚刚弱冠之年的少年人,带着两个差不多岁数的少年。
在宗师坐镇,妖师环伺,道师主持的入葬礼上,毫发无损的站到了高台之上。
身边的两个少年,居然都能抵挡住两位宗师的一招攻势!
这是哪里冒出来的神仙啊?
而且。
这个叫秦衣的少年人,刚刚说的话
生父,得到了先成德皇爷降旨的世袭罔替爵位?
在大靖国的历史上还有第二个人吗?
成帝,是上上代靖国帝。
时值靖国风雨飘摇。
有南朝
叛军势大,兵围帝都欲取大靖。
有位军卒,姓秦名出,字武安。
自北境起兵勤王,联合十位各方军将合成勤王大军,在叛军手中夺回疆土。
史称:反靖之乱。
后来这位军卒在和叛军作战,和大齐草原作战的十数年间,屡立战功,被靖国万民尊之为“军神”。
被成帝封为安北侯。
且,一品侯爵之位世袭罔替!
其后人可以原封不动的继承这个一品之位。
那时。
有安北侯在,大齐草原不敢犯进半步。
有安北侯在,天下太平。
后来的北侯秦患,正是安北侯秦出的剑仆。
也是当时勤王之军的十员大将之一。
虽是剑仆,但二人胜似亲兄弟。
只可惜后来
妖刀门多位宗师齐齐出手,毫无声息的闯过边境线。
安北侯被杀。
安北侯全府上下无一幸免。
当时靖国上下无一人不怒。
安北之耻至今仍在!
妖刀门不除,靖国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这也正是秦患在封侯之后,瞎了心的想灭妖刀门,想平大齐草原的原因。
秦患在三年前,封侯时,靖帝本想封他为“安北侯”。
承继安北侯之名。
但秦患却说。
“不敢与武安齐名”。
所以短去一字,封为北侯。
秦衣所说的生父只有安北侯秦出这一种解释。
他,居然是秦出的儿子?
之前不是都说秦出全府上下全部遇害,无一生还的吗?
怎么会还有遗子在外?
而且都长的这么大了?
至于那个义父,指的是北侯?
难道说,当初安北侯遇害的时候,是秦患带着安北侯遗子逃离的?
这就说的通了!
但。
这么大的事总不能只听他张张嘴的一面之词吧?
靖帝心神一颤。
真的是
武安叔叔
靖帝侧头,隔空看向列身于臣之班的叶司丞。
叶司丞朝他笑而点头。
这就是所谓的“故人入京”?
难道朝中死的那些大臣,和秦衣有关?!
他身为一国之君,临危不乱是素养。
另外。
绝不轻信于外人,也是素养。
即便是自己心底已经有了大致的结论,他也不能草率决定。
他眉头一皱,并没有让秦衣平身,反而问道。
“你说你是安北侯遗子,北侯义子,可有何凭据?”
秦衣抬起头。
“并无凭据,也无需凭据,我今日入京,并非为了什么所谓的名号、爵位。”
“我只做一件事,送送我爹”
靖帝面有触动,再次深深看了秦衣一眼。
虽然心里有一肚子的疑问,但眼下显然不是很好的问询时间。
入葬礼之上,逝者入土比什么都重要。
耽误了吉时,他便对不起他的北侯卿家,同样会引起举国非议。
虽然秦衣的身份有待商榷。
虽然秦衣旁若无人的闯入这里,基本上是将臣对君应尽的礼数全都抛之不顾了。
但他即便要将秦衣治罪,也要等到北侯入土之后。
逝者为大。
靖帝强压心里的火气。
秉持着对北侯的尊重,他没在第一时间发作。
反而看了江补天一眼。
江补天略通玄术一支,有分辨人是否说谎之能。
所以一般靖帝要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相信”,这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询问江补天的意见。
江补天先是朝他点了点头,旋即将腰间的剑紧了紧。
意思是:
此人暂时可以相信。
但,臣也会将他看住,有臣在,他掀不起什么大浪。
吉时已到,入土为先。
靖帝看向道和真人。
道和真人似乎对这个叫秦寄北的人,会来参加入葬礼,早有预料。
他心里略起疑窦。
但还是伸手示意秦衣平身。
退后两步,将高台正中让给了秦衣和道和真人。
秦衣朝着靖帝深施一礼。
“谢陛下隆恩。”
轻飘飘的起身,站到道和真人身前。
压低声音,以只有他们二人才能听清的声音,低低说道。
“谢谢。”
道和真人淡淡一笑。
同样以极低的声音回答。
“贫道只是做了贫道应做之事,不必挂心。”
“掌教,我要取你两点眉心之血完成祭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