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1章 第151章奉旨对夷通商(1 / 2)

加入书签

151

一番传阅后, 众大臣俱是惊诧、惊骇。

却见大多数人都不动声『色』,也都收敛了自己情绪,有话自然不能在朝堂上说, 此俱都拱手匆匆离开了。

一天,应天还是如以往并没有什么变化,朝堂上却发生了大震动, 一波震动绵延许久许久,也此给南晋造成了极大转变。

当然是后话。

……

次早朝,康平帝一改之前冷眼旁观样子, 选择了主动出击。

先是问户部之事,再是问户部尚书, 最后问众大臣如今局面该怎么办?

户部没钱是真, 许多朝臣也知道户部没钱,每户部为没钱都要跟各部堂衙门打仗,那是从头打到尾, 也就过那几天能闲着。

为何打仗?

为没钱啊,户部虽管着朝廷钱袋子, 钱袋子里没钱, 户部也没有办法。

一次, 户部尚书那老头也来了, 还是没穿官服。

几天没上朝,抱病在家, 都知道抱病是假,不想干了是真。户部尚书差事是最难当。

老头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从云南不平静开始说起,一直说到最近两各地灾情,北边对叛王, 沿海对倭寇大事,甚至连给先皇修陵事都拿出来说了。

户部为什么没钱?

你说户部为何没钱?到处都伸手要钱,户部帐都是赤字,从哪儿变出银子来?

“大晋两处于多事之秋,北边还有叛王虎视眈眈,倭寇肆掠对沿海一带百姓造成了极大影响,以至于国库收入只见减少不见增长。”

康平帝语气格外语重心长。

“所以朕多不想说,甭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沿海一带必须休养生息,所以剿倭之事刻不容缓。剿倭光喊口号是没用,也需要大量军费支撑,兵部尚书陈爱卿也在,你来说说,两你兵部给剿倭都司拨了多少银子?”

陈高邈语塞,不能不说:“陛下,实在不是兵部为难剿倭都司,而是兵部也没银子,户部没银子给兵部,兵部哪有银子拨下去。”

“瞧瞧,瞧瞧!”

康平帝朗声道,“所以纂风镇一事不用再提,薄巡检使也不是为己谋取私利,而是为了朝廷。”

“陛下……”

“怎么?”

说话人硬着头皮躬身道:“朝廷也不是没有设立市舶司主管朝贡堪合之事,像宁州、广州……”

不待对方把话说完,康平帝就在上头冷笑了一声。

钱呢?

是,两地都有设立市舶司,朝廷也不是全然把还海禁了,而是以朝贡名义,也就是官对官,后来为倭寇闹得凶,宁州市舶司罢停了,广州市舶司还好好,却也是不见钱。

实际上纂风镇账册早就交上来了,远比些大臣想象还早,算是给康平帝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从不知道生还以么做。

当然一切都是次要,关键是赚银子很多。

刚开始是兵部拨下银两,对整个东南平倭来说是杯水车薪,康平帝哪怕生为皇帝也有无能为力候,为此专门从自己私库里拿了一笔钱,给了邵元龙,再之后就是薄春山先斩后奏。

如果真有一个办法,既能赚银子,能灭倭寇,何乐而不为?

所以从一天开始,纂风镇账册每个月都会送到康平帝手上,也默认了种行为。

康平帝自然也不傻,合则你赚得钵满盆满,还要搞出一堆事来,让朕给你收拾烂摊子,朕现在自己来赚银子不行?你还要挑三拣四挑五挑六?

对,康平帝嘴里虽然没明说,但就是么个表示。

所有人都能明白。

“国库现在不充裕,朝廷需要军费,非常期,非常对待。既然爱卿提到市舶司,早为寇患宁州市舶司罢,如今既然有纂风镇在先,市舶司再设不再设倒是并不妨碍。

“不过朕觉得纂风镇一套章程很有板眼,就暂且先么行着吧。为避免名不正言不顺,特封薄春山为东南巡海道副使,督管海防备倭对夷通商事宜。”

番话是把满朝文武惊得不轻。

合则弹劾没用,反而让对方升官了?

巡海副使全称应该是提刑按察使司巡视海道副使,按秩应该是正四品,四品跟某个地方知府四品不一样,管那叫一个宽。

巡海道不光有经略海防、简练水陆官兵、处备粮饷之责,同还有督查地方之权,除了海防事务,若当地有市舶司及外交务,也由其监管。

一般巡海道都会特定某个地方,也就是你只管一片区域,所以是某地提刑按察使司,如今前缀加了个东南,那范围就更宽了,也就是属于总督东南剿倭都司长官。

当然,重点还不是,而是康平帝竟给纂风镇发了官牌,也就是说朝廷准许其对外通商。

要知道哪怕是市舶司,也有各种条条框框管着,康平帝却来了个纂风镇一套章程很有板眼,就么行着。

天,要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