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280章 商场风云(下)(1 / 1)

加入书签

比起宁声涛来说,张连城和江泳博,甚至张耀晖、何征绪等朋友都快乐的多。

张连城工作非常辛苦,甚至需要连续36个小时上班带值班,可休息时他可以愉快的打游戏,通过游戏舒缓神经恢复身心消耗。而且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他保养的非常好,几乎十年都看不出什么变化,三十大几的人给人看起来仍然只是哪个才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模样。

张耀晖的情况要特殊一些,他虽然是文科生,大学就读文科专业,可他的数十份工作中几乎都是理科性质的工作。他的家庭从不给他提要求,也不给他束缚和限制,他在宁声涛的眼中就好像可以在广阔的天空任意翱翔,真正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到四十岁的时候,张耀晖的活动轨迹涉及了十五个城市以及二三十种不同工作。有些工作他付出多一些,有些工作他付出少一些,他一直不停的选择和被选择,一直不停的尝试,直到最适合他的城市以及工作出现。

在宁声涛的心中,张耀晖才有真正的“生”“活”。世界那么大,时代给了中国人走出土地依附和家庭依附的机会,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历史上第一次无限扩大,紧跟时代脉搏,伴随交通发展。之前的中国人口流动和融合,都没有伴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的巨大发展,范围都不可能是无限的。

美国一个研究机构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平均值是十公里级,21世纪初,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平均值上升到千公里级,虽然和美国人的万公里级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可是短短二三十年,中国人的“世界”就大了千百倍。

有几类中国人,他们的世界无限的扩大。

一类是传统的中国农民,他们祖祖辈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牢牢的和身边的土地捆绑在一起,过了几千年的“死”活,仅仅只是证明自己“活着”就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遇到开明时代,日子可以温饱,却永远无法富裕,富裕的都是那些不需要劳动的人。改革开放之后,农民一下子“活”了,是“生”活,他们可以远离土地去遥远的地方,去市场资源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产生更大的市场价值。

宁声涛的岳父离开村里,在30多年的打工日子里去过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他还见过一个刚满60岁的农民在公交车上对朋友骄傲的说:“我这辈子呢,也算值了,全国各个省市我只有台湾和香港没去过了。去年有个不错的机会我们工头带着我们去了澳门,给一个大型的酒店装修。那些城里人说什么旅游,恐怕还没有我去的地方多。北京的机场我们修过跑道、上海的宾馆我们修过楼梯、黑龙江的村道我们打过路基、海南的滨海路我们打过堡坎、新疆的高速路我们修过涵洞、云南的铁路我们打过排水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