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虎拦山(1 / 2)

加入书签

青林坐着,自斟自饮,不一会儿,好大一桌子酒菜便如风卷残云,盘子溜光可鉴。

小二来收拾桌子之时见此,目瞪口呆,酒楼饭餐成色如何他是心知肚明,但是绝对不是让人把老汤卤汁都给整个吞下的佳品,这位客人还真是让人难以捉摸,打赏的灵石都够置办五六桌这等货色的酒菜,出手如此阔绰之人居然如此,如此的吝啬?

小二纠结了一下,还是将盘子收拾妥当,桌子拿着抹布认真清理着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剩菜冷羹。

青林酒足饭饱,顺着街道看似漫无目的的闲逛,一来浏览民情风俗,二来琢磨这南元城脉络,全城主络被大阵藏匿,但是分支奇络总不能完全不显,那样的话建立城池没有任何意义,城池的最根本功能,还是让人居住,没有人居住的城池吗?要来何用?空空耗费帝国财物,占领一片荒地,彰显帝威,那是昏君暴君所为,大帝神武,此等做法别说上议,恐怕连说说,被知道也要发配到极荒之所看守边疆了。

南城偌大,地势连绵起伏极大,横亘大地万里之多,这么大的城池,交通往来,就算问玄修士要横渡穿空,至少要浪费不少功夫,对于天识之辈或许整座城池就是毕生所宥的世界全部。

而对于普通凡人之所,能够将整个南城区逛遍,就可以自豪的称自己为见多识广,行万里路。

不过这种情况那是以前南元城初建的旧事,现在南元城内部,每相隔千里,建立迁跃驿站,用于百姓日常来往交通,同时紧急时刻战备警戒快速调动兵力。

来往间,一般修士近距离都是凌空虚度,强大修士直接破开虚空瞬间移动。

凡人商贸则飞舟飞车,或者自建迁跃站点。

青林对南元城对生活气氛感觉上很舒适,这样的生活节奏,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鸿沟消弭在日常生活,这样修士不再显得飘渺遥远,凡人百姓为修士提供服务能够得到赏赐能够拥有更长寿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这样的世界或许就是南元城主的理想过度,或许也是大帝容许南元城这种奇葩存在的因由之一。

青林走进一间小店,店铺内堆满籍,册本卷轴,玉简符篆等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店主戴着一副眼镜,坐在柜台后面翻看着一本纸面泛黄的册,看到青林进来,店主抬头招呼一声,便埋头看,仿若他的世界之中唯有眼前的典册,其他都不重要。

青林沿着架查看,册按照典籍分门别类,有诗词歌赋,有人文传记,有天象地理,还有一些修士探险笔记,以及一些传说志异,青林翻看几册诗歌,描述大多改天换地,歌颂南元城主,或者帝国大帝丰功伟绩,少有男欢女爱之类。

人文传记则多有杜撰,比如南元城主身世猜想,关于城主府镇压妖魔类别剖解大师自述,城主第三房小妾不得不说的那一夜,也有比较正经的,炼器大师祝连山圣器摘要,丹道法起源与进化方向,记符篆大师的生平轶事。

青林随意翻看着,只是这些大师都还活着,编纂之人并未过分杜撰。每一个大师都是凡人和修士尊重的对象,每个大师的拥趸都遍布各行各业,胡编乱造可能满足一部分口味而惹恼另外一部分,得罪谁都得罪不起,是故编纂之人直以平直言语描述,或者直接引用大师原语。

青林翻看着编纂作者,基本上都是学宫学徒为了凑学分而撰写。

都是天下一大抄,毫无新意,看着瞌睡,当手纸都嫌硬,能放在这里卖,估计就是土豪学子自费印刷,免费送货上门拿来宣传而已。

想着这些,青林叹了一口气,这南元城南临灵荒森林,只是一墙之隔,墙外生死不由自主,墙内衣食无忧,这南元城主当真居功至伟,值得那些诗词歌赋的赞美和夸奖。

最终,青林选择了几册天象地理,传说志异类典册。

等拿到柜台之时,一个胖胖的身影挤了过来,惊喜道“果然上林兄,咦,林兄要看这种吗?”说着丢出一块灵石给店主,拉着青林便往外走。青林看到胖子,心道“咦,这胖子活着回来了。当真运气不错。傻人有傻福吗?”

胖子就是刚刚从边界回来的虎拦山。

此时虎拦山已经换了衣服,但是依旧看着别扭,青林仔细看了看,原来胡子没有贴,显得胖子过于白嫩。

胖子抓着青林的衣袖,青林嫌弃的很,但是不着痕迹的甩开胖子,立身问道“敢问虎兄,所谓何事?“

胖子从袖子取出一枚玉简,贴在眉心用神念贴合刻录信息,良久,胖子将玉简递给青林,青林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居然使用玉简传讯,“这个胖子,行事诡异奇特,身份上更是特殊一些。“

青林在南元城只是随意闲逛,暗查天地脉络,大阵走势,碰到熟人的几率与渡天劫时受到天道庇佑差不多,只有一种可能,胖子想找到他,所以就找到了。

青林隐约间知道胖子虎拦山的功法与查人寻物,窥探天机有所牵连,但是用来寻他吗?他自认虽然脸大,但还没有到达让人动用如此手段。

青林接过玉简,贴上眉心,神念读取信息。

信息及其简单,事关两界山,所为两界山,就是灵荒森林与南元城南部平原,古越平原交界处,正是元胎意识诞生和阴阳环出世之处所在的山脉,周围十万大山,现在被修士搜刮,妖魔精怪无所遁形,纷纷避走灵荒森林深处。

修士对天地气机感应敏锐,虽然重宝出世即被带走,成为秘辛,但十万大山密藏宝洞,天地精灵却因天地青睐,况且大多修士并不知道重宝隐没之事。

大机缘虽失,但宗门和势力所看重的,更多还是盯在弟子历练和梯队培养,登天阶并非一蹴而就,时时打磨,刻刻雕琢,将道心煅成玲珑方可蕴涵大道。

玉简所述之事,除了言明,重宝阴阳环被人带走,还讲了其他七十二件法器被人争夺,其中三十六件位晋地阶。各大势力和宗门抢夺重点就在此,于是相互之间心知肚明,对于获得地阶法宝的散修进行围追堵截,残害无数,死伤遍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