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1 / 2)
第 4 4 章
此时,在水里等待的人们已经是不耐烦了,有的人开始说起闲话来,看见三蛇头回来才稍稍稳定一些。
三蛇头带来的弟兄们此时正帮着抬杠子,有的在扶杠子,有的在托杠子,并不起主要的作用,也在焦急地等待三蛇头回来。
“跟我来的弟兄们!咱们把棺材扛起来,用肩膀把棺材扛过饮马河。大家伙都听我的口令,一边八个人,分开站好!”三蛇头回来以后,站在水中,站在抬重人的正前方,大喊一声。
三蛇头说完,那十五个弟兄都按照三蛇头的吩咐立刻向两边分散。这十五个人都是经过训练的人,这十五个人都是久经沙场的人,听到三蛇头的口就是命令。再说他们吃这点苦,挨这点累,跟他们平时吃的苦,平时挨累跟本不算什么。
十五个人一边七个,一边八个站好了,三蛇头站在七个人的一边,是前进方向的左面的最前方。三蛇头带来的十六胡子都弯下了腰,都半蹲下去,把肩膀伸进了棺材的下沿。正在抬重的人和扶灵柩的三十二个人,也都来帮助他们十六个人,扶的扶,抬的抬,托的托,同时又把八根杠子抽了下来,把底下的圆木留下,为了上岸后插杠子继续抬重。
“弟兄们!准备好了吗?”弯着腰的三蛇头又大喊了一声。
“好啦——”十五个壮小伙子在冰冷的水里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吼声。
“弟兄们,预备——起!”在这个应答声中,三蛇头更加有了信心,于是,三蛇头又是大声地喊了一嗓子。
在三蛇头的口令声中,十六个小伙了扛起灵柩,在另外的那三十二人的帮助和掺扶下,牛得万的灵柩缓缓地起来了。十六个小伙子站直了身子,十六个小伙子站稳了双腿,十六个小伙子开始前进了。
牛得万的灵柩被胡子们高高地扛起,牛得万的灵柩超过了人们的头顶。那黑色的带有光泽的灵柩,在十六个人加三十二个人的拥簇下缓缓地移动,棺材正面那大大的金色的奠字是那么样的显眼。同时,这个场面又是那样的感人,这个情景又是那样的激动人心。
在饮马河的岸边,不论是南岸还是北岸,还是看热闹的人群里,立刻,发出了一片激动的欢呼声:“呜呜——呜呜——”
饮马屯的乡亲们,不大会用掌声来表示兴奋和热烈的情绪,只有欢呼,只会用呜呜——来欢呼,他们用的粗哑的嗓门来表示自己的激动。
扛着棺材过饮马河,这在饮马屯是没有先例的,在饮马河一带也是没有先例的,不仅没有人这样做,更没有人敢这样做。多少年来,他们任凭先人们的灵柩浸在水里,也没有人敢把灵柩高高地扛起。这一刻,村民们为打破这一先例而激动,这一刻,村民们为了这一壮举而欢呼,这一刻,村民们为了牛得万的灵柩不沾水而庆贺。
此时此刻,牛五爷已经上了石头桥,他走到了石头桥的中间部位。当他看到牛得万的灵柩被高高地扛起,被水中的人们拥簇着前进。他!这个近七十岁的老人也激动了,牛五爷站住了,他把身体转向水中的人们,用颤抖的声音说,“得万哪,得万!你是哪辈子积来的德,你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得万哪,这是老牛家的祖宗在保佑你呀!”
饮马河的河水仍然在不停地流淌,河水的深处水流很急,水流中漂动着白色的浪花,还旋转着一个又一个旋涡,河里的水还是冰冷的,河床底下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依旧躺的哪里一动不动地等待人们来踩踏。不过,抬重的人们却仍然稳步的前进,他们迈着缓慢的步子,更没有忘记当地的民俗,走三步,退两步,当然,这两步是原地踏步。
牛五爷站在大石头上看了一阵,他仿佛看到了那十六个人加三十二个人是一个国王的卫队,拥簇着国王的行宫行走在宽广的马路上;仿佛是大海中一艘巨轮的托浮着一块黑色的珠宝,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之中。此时的牛五爷又是精神抖擞地昂起头,挺起胸,两只眼睛又恢复了往日的炯炯的光彩。
“老牛家的后人们,牛得万的子子孙孙们,老牛家的救星来了!老牛家的恩人来了!老牛家的祖宗显灵啦!老牛家的男女老少们,快!快!快跑到饮马河的北岸,给恩人们跪下来!快,越快越好!”牛五爷冲着过了河和还有没过河的戴孝的人们高声喊着。
牛五爷的高声呼喊,提醒了老牛家的人们,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向饮马河的河中心望去,他们更是被眼前这一幕激动着,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身份,忘记了自己是老牛家的后人,仿佛一个个旁观者一样带着一颗激动的心在观看。牛五爷的喊声提醒了他们,他们立刻往北岸上跑,第一个就是牛老大,他双手举着灵幡,最先在北岸跪了下来,口里高声喊着——“恩人哪!”
紧接着,老牛家的男男女女,所有穿着白色孝服的人们黑压压地跪倒一片,跪倒在饮马河北岸的沙滩上,所有的声音,一片嘈杂的声音中,就是一句话:“恩人哪!恩人哪!”
老四牛广义,戴着白色孝帽,穿着白色的孝服,跪在北岸的人群中。他猛然地看见了在水里扛着灵柩走在最前面是三蛇头诸葛三三哥,牛老四突然的冲出了人群,发疯似地跑进了饮马河,一边跑一边喊:“三哥——三哥——”
牛老四的鞋没有脱,牛老四的裤子也没有绾,“扑通”一声给三哥和三哥带来的弟兄们跪在饮马河的河水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