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你怎么能犹豫(1 / 2)
第三百五十四章 你怎么能犹豫
郑度之聪明,晓得把这份儿功劳送到庾子惠的面前去,他是陛下身边亲近的人,他做的,就是陛下做的,那时王太子之位已经再稳当不过了,可太子要得民心,御极之后才能更稳得住。
王羡咂舌叹息:“无怪先帝会重用他,他真是个聪明人,一面要惦记着濯阳百姓和灾情,一面还要防着建康也有人等着杀他,还带着一身的伤病,在那样的情势之下,还晓得要请庾侍中出面去面圣,再请了圣意,处置濯阳案。”
“是啊,我现在想来,都不由的佩服他。”崔长陵顺着她的话赞了这么一句,是最真心实意的,至少他能理解郑度之昔年难处,也完全明白,他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才会找上庾子惠,“为这个,他之后卧床半年,就为了调理身子,但一直到今日,都还身有旧疾。先帝感念他的忠贞,自然也还有你所知道的原因,在第二年就把他调入了建康,放到了御史台,更有甚者,在郑度之手上,有一道先帝赐的密折,没有人知道那密旨上究竟写了什么,可我们心里隐约都觉得,那是在要紧时候,能救他、救郑家的东西。”
自大晋开国以来,没有人得到过这样的隆恩!
王羡也算是自幼熟读史书典籍的人,加上她诸兄又时常与她讲外面的事,她知道个七七八八。
崔长陵口中说的密旨,大约就是个“免死金牌”,不要说当年的太尉谢笠,就是太祖在时,跟着太祖打天下的十二位将军,也无一人得此殊荣。
郑度之手上有那样的东西,在大康三十七年时还卖过这样一个人情给庾子惠,甚至可以说,是卖了这份儿功绩给陛下,怪不得……
王羡艰难的吞口水:“怪不得庾侍中不动郑檀道。”
只是话说回来她又觉得不对,扽着崔长陵的手往后一拽,示意他别再往前走。
崔长陵果真收住了脚,回身去看她:“怎么了?”
“郑度之手上便是有先帝赐的恩典,能救人一命,那又怎么样呢?我还是觉得不对劲儿,郑檀道是贪墨,他任襄阳别驾,也是大权在握,却伙同了萧佛之这位使持节刺史大肆敛财,难不成,事情败露,郑度之会救他?”她一面说,一面摇头,回想着崔长陵先前说的话,“你不是说,郑度之是个真正的君子吗?”
“可他也是郑氏的宗子。”崔长陵揉着眉心,慢慢的撒开了她的手,“你知道宗子意味着什么吗?”
作奸犯科,也仍旧是郑氏子孙,能保则保,除非一定到了必须舍弃的地步,不然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个族弟。
更不要说早在大康三十七年时,郑度之就为士族之间那点子见不得人的事情,对濯阳之事充耳不闻,高高挂起了,他曾经想过努力,想过为百姓讨说法,但利益勾结,加上建康的视若无睹,他终究选择了屈服,如果不是冯启功的不要命,只怕濯阳百姓受苦至今日。
“那他真的会……”王羡觉得喉咙发紧,“我其实难得听你真心的夸赞什么人,而且你刚才说的那些事,我也觉得他算个人物,但你现在说,饶是他知道自己的族弟贪墨,也还是会出手回护,要我想来,庾侍中索性不动郑檀道,大概也是想到了这一层。当年他毕竟算是欠了郑度之一个人情,且是天大的人情,濯阳百姓时至今日都会记得陛下的恩德,记得庾侍中的恩德,这是郑度之白送到他们面前去的——”
她仰起头来,望着白云游走,一时感慨万千:“庾侍中就是怕郑度之找上门,要他还当年那份情,所以干脆就当做没发生过,就当郑檀道从没有搅和到这些事情里去,这份人情,也就算是还过了。”
更有甚者,私下里,庾子惠说不准早就见过郑度之,也早就跟郑度之通过气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