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1 章(2 / 2)

加入书签

“平身吧。”

“谢皇上。”

翎帝眼里带着怜爱,说道:“好孩子,快说说你是如何找到麒麟的。”

白逸霄把从前说过的那番话陈述了一遍。

翎帝说:“既然你有如此功劳,朕封你个侯爷,让你余生安享富贵可好?”

本以为白逸霄会欣喜答应,但是白逸霄面容更加冷肃,直直跪下,说道:“陛下,臣不想安闲度日,想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

翎帝看着他欣慰的点头,“好好好,那就.....”

话还没说完,立马有人出来反对。

“请陛下三思,此人虽有奇才却心思不正,若在朝堂,必是国之大患。”说话的张诚,任吏部尚书。

“哦?张大人何以认为他心思不正?”翎帝看向他,好奇的问道。

“此人满口谎话,说什么得了神仙托梦,简直妖言惑众!”

“哦?你倒是说说。”

“这神仙很有可能是他一人杜撰,是为迷惑陛下!”

听到这儿,韩恒不乐意了,他出列反驳道:“杜撰?那瑞兽麒麟不就真真切切在那儿嘛?张大人不是还看见过?”

张诚冷哼一声,说:“谁知道他是从哪里找来的!”

话说到这里,韩恒冷声质问道:“你是在怀疑麒麟?还是在怀疑圣上?”

张诚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这麒麟是皇上亲自找到的,而且意义非凡,民间都因为天降麒麟之事而赞颂皇上,否定麒麟就是否定皇上的圣明,就算是假的也要说成真的。

张诚立马跪倒:“臣不敢。”

翎帝面有怒意,不耐的问:“还有什么说法一一讲来。”

张诚再不敢拿麒麟说事儿,“他,他经常出入于风月场所。”张诚为找理由慢了一拍,又继续说道:“臣听到他经常出入青楼楚馆,编些淫词艳曲娱人耳目,如此不堪,怎可担当大任?”

当初让白逸霄带兵去打仗,这个人可没提这个。

白逸霄面容沉静为自己辩解道: “实不相瞒,在下出入秦楼楚馆是为了谋生。下是君子,自然能非礼勿视,不知大人想到何处去了,是拿你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

“你!谋生也不必去那种地方吧!参加科考难道不行吗?”

“大人恐怕忘了,我被白家找回之前是个无户籍的散人,对于科考自是有心无力。”张诚决然反对道:“常言说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那样的环境能成就什么人呢?”

“大人谬矣。臣幼时虽不知自身家世,但是骨子里有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热血。虽然穷困潦倒,但是又不忘读书自省,为谋生而不得不混迹风月,深切的体味到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苦楚,所以能够‘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白逸霄神情恳切,含有对从前流浪时的痛苦之色,也有坚毅之情。

翎帝听了他的话甚是感触,而这番话也使得许多大人动容。

“后来回家,看到诸位列祖列宗的英勇事迹,当时就立下决心,若他日得见天颜,必清君侧,歼小人,以卫国家之安定。”白逸霄这一番的慷慨陈词掷地有声,翎帝抚掌,感动道:“说的太好了,真是有志之士,有志之士啊!”

然而张诚却依旧不死心,说道:“才能与志向不相匹配,也是徒然。”

而白逸霄面对他的指责,沉痛的说道:“难道您忘了当初是谁在春闱上拔得头筹?又是谁战场上斩杀庞隆,除去宿敌?我有经国之抱负,却不想在此受到刁难!今日状况像当年张子初入朝堂之时啊!”

白逸霄所说的张子,是我朝开国时的贤臣,满腹经纶,因为出身卑微,又没有什么才气,毛遂自荐时受到许多白眼。而这张诚正是这张子的后人。

“你算什么东西,也敢自比张子?”张诚说不过他,气急,直接指着他的鼻子开骂。

“大人心里明白,白某不欲自辩。”白逸霄丝毫不惧怕,气定神闲的说道。

越是这样,那人越是生气。“反正你出身于风月之所,难以为官!”张诚抓着这一条不妨,而白逸霄似乎有一百种应对方式。

他不急不徐,“哦?难道您的意思就是说,因为出身卑贱,就不能有经国济世的志向,就不能与你一同商讨治国良策?那你至天下寒门学士于何地?”

张诚被他堵得说不出话来,白逸霄接着又说:“而且,我白逸霄并非卑贱之人,我白家世代忠厚,为国捐躯者数不胜数,在下承祖上荫庇,才有今日世子之荣。而我的忠君报国之情更是承袭祖上教诲,半分不敢忘君恩。”

这一番说辞又是表明了忠心,张诚想要辩驳却无话可说,白家世代忠良为国捐躯是铁打的事实,他再怎么争辩也无法改变事实。

皇上在座上瞧着十分有趣,像个和事佬一样,伸手制止道:“好了,两位爱卿不必争辩了。”末了,像寻常一样又问魏守敬,“左相有何高见啊?”

“恕老臣直言,白逸霄确有才气,也却有浮躁之气,不如就去文渊阁磨练吧。”此言一出,刚才争辩不过,气的脸红脖子粗的张大人立马平静下来了。

馆阁是什么地方?平常写一些应制、题赠、酬应之作,题材也只是“颂圣德,歌太平”,或者著书立传,写写宫廷逸事的,“供奉文字”而已,去了那里几乎是接触不到朝政。

说起来这个馆阁还是这两年兴起来的,而先导者就是白逸霄本人。当年他为挽回白家颜面所作的《宴上赋》被皇上大加赞赏,上所行下有效,如此一来此类文章有所兴起,而兴起的都不是朝堂上的人,以魏家为首的朝臣不屑于此,也没闲心去写。如此只在处境闲裕的馆阁里大展风采。

翎帝向来听魏守敬的,拍板说道:“那就暂定馆阁。”

白逸霄说道:“臣遵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