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天涯路(二)(1 / 2)
罗笙采多年来混迹于三教九流之中,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他都打过交道,早就练就了一副练达人情通透心肠。如今得了准信,他便开始思忖着如何对付林嘉了。
不过他并没有等很久:弘熹四年,承天府大旱,多月不见雨水。
曾玉泽亲自带人祭天求雨,在承天府设了祭坛,可上天却仿佛丝毫不被人间这位皇帝的诚心打动,日日艳阳高照,半分雨水的影子都见不着。
林嘉神机妙算的名声在外,民间甚至有人称他为再世诸葛,再加上他颇通风水之学,故而祭祀求雨之事他自然是推脱不掉的。
几日后曾玉泽去了郊外祈雨,承天府城里的祈雨便由林嘉接管。也正在这时,罗笙采的的心腹之一刘必犯了事。
刘必杀了人,按律当斩。可罗笙采却没觉得这是件棘手的事:他隐隐感觉到,这可能是个机会。
果不其然,林嘉很快便一脸不快地来找罗笙采了。
罗笙采看着他这副模样不由得心下一喜,表面上却仍做出了一副极为心虚的样子:“林大人,我知道你铁面无私,可是咱们同僚多年,你不能不卖我这个人情。这样吧,听说你弟弟前段时间来京城了,你饶了刘必这一次,我在中书省给你弟弟寻个好差事,你看如何?”
林嘉极为嘲讽地轻轻勾了勾唇:罗笙采,咱们斗了这些年,你什么时候开始竟要和我讲情面了?
“刘必留不得。”林嘉颇为玩味地瞥了他一眼,斩钉截铁地说道:“杀刘必,天必雨。”
罗笙采心底一块石头忽而落了地: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罗笙采赶忙做出一副极为惊愕的神情:“林大人,你此话当真啊?这种话可不能乱讲。”
林嘉冷笑一声,轻轻点了点头:“自然。”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啊?”罗笙采沉沉叹了口气,沉思了片刻:“事关江山社稷,我再不敢徇私情了,既然连林大人都这么说,那看来这刘必果真是留不得。”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刘必原是我的下属,我不忍心看他身首异处,这就全权交由林大人处置了。”罗笙采满目真诚地说:“还望咱们京城能早降甘霖。”
“罗大人放心,”林嘉笑道:“中书省政务繁忙,这点小事不劳您挂在心上。”
五天后,林嘉在祭坛下将刘必斩首。
其实本来林嘉是要把刘必关进牢里去的,可就在这时他得到消息,罗笙采贼心不死,很可能会派人去给曾玉泽送信。
就凭罗笙采那舌灿莲花的本事,要是真等曾玉泽回来,这人就未必杀得了了。
当然了,这些消息都是罗笙采自己放出去的。
林嘉皱了皱眉,心想:既然打着祭天的旗号,不如趁着这几天直接在祭坛底下就把人杀了。人都死了,曾玉泽就算回来也无济于事。
可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一步迈出去,踏上的不是坦途也不是泥沼,而是深渊。
没过几日曾玉泽便回来了,于是罗笙采便不失时机地去皇上面前一派嚼舌根。
罗笙采知道现下曾玉泽早就对林嘉不耐烦了,只是缺个整治他的机由。他这次去为的就是给皇帝送一个极为正当的由头。
“皇上啊,”罗笙采恭恭敬敬地拿起茶杯:“您这凉茶可真是解暑的宝贝。”
“罗大人还说呢,”曾玉泽撇了撇嘴:“有什么能比下场大雨来得痛快?”
“说到祈雨,林大人忙活了这般久,中书省还折了个刘必刘大人,”罗笙采笑了:“这怎么就不见雨水呢?”
“你想说什么?”曾玉泽也笑了,意味深长地望着他。
罗笙采抿了一口茶,倒也不藏着掖着:“当初林大人说,杀刘必,天必雨,可谁成想他竟然直接在祭坛下面把人给杀了。”他皱了皱眉:“微臣不太懂风水,只知道在祭坛底下杀人不吉利。林大人精通这个,怎会明知故犯呢?”他顿了顿,接着补充道:“当初皇宫建址还是林大人给的主意呢。”
“那依你看呢?”曾玉泽问。
“微臣可不敢乱说,”罗笙采低声道:“总不至于是借公务泄私愤吧。”
曾玉泽盯着他,忽而放声大笑。
罗笙采也笑了起来,二人心照不宣,只是这回皇帝面前换了人。
换了人,也换了光景。
罗笙采想,自己这不能算是恶毒,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治彼身,更何况还未取他性命,已经是宽大了。
不过也没有取他性命的必要:人是曾玉泽下令杀的,他林嘉再有本事,也抵不过帝王的心意。
每每想到此,罗笙采便觉得心如刀绞。
忠诚?太平?君臣一心?
差得远呢。
半个月后,雨仍然没下,可巧的是林嘉的发妻正赶着这时候去世了。
林嘉悲痛之余其实是有些庆幸的:他知道曾玉泽已经不待见自己了,这下可好,终于有了辞官归家的借口。
他递上了辞呈,而后简单收拾了细软,离开了大兴王朝的都城。
那天正值夏末秋初,林嘉站在城门口落魄地回望承天府时忽而感慨万端。他想,我林伯远半生英名,末了竟就这般折在了一场未下的雨上。
他沉沉叹了口气,两鬓微微染霜的他也的确是一个老人了。
他回身走了几步,忽而听得天上雷声阵阵,而后豆大的雨点便接连不断地砸到了他的身上。
林嘉忽而愣住了,双腿像灌了铅一般再也抬不起来。他直挺挺地跪了下去,脸上湿漉漉一片,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其他。
虽说大俞旧制以右为尊,不过曾玉泽觉得那是胡人的规矩,于是称帝后就循着古制改为了以左为尊。
罗笙采被尊为左丞相,俨然手握中书省大权。这人的长子又娶了晋安公主,成了驸马都尉,一时间似乎满朝的风光都在罗大人府里,好一派烈火烹油繁花似锦。至于右丞相,曾玉泽左思右想,最终把这个职位给了常年在外征战的夏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