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章(1 / 2)

加入书签

翌日,刺红便以任务为由,向曹长老请辞。

曹家子弟纷纷挽留,仿佛他们与刺红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刺红只得反复重申任务的紧急性,方在簇拥下迈出宅门。

然而,曹家子弟还是一路骑马相送,直到刺红与徐长卿的马车驶出城外五里,才依依惜别。

徐长卿长吁一口气。

刺红说他:“别露怪相,进马车里面去,他们还派人跟着呢。”

徐长卿缩回去:“为什么?”

刺红说:“怕我们折返。”

直到能望见下一座城镇,刺红方勒马停车,钻进车厢里,把徐长卿挤一边,掏出家什易容。他脑袋还因为宿醉痛着,万一再遇上哪位长老的盛情邀约,当真受不了。

徐长卿把自己缩得小小的,替刺红捧着镜子:“曹家的人……为什么要这样?”

刺红对镜涂抹自己的俊脸,将其掩盖平庸:“身家显赫的人都有些阴私之事,为防总舵探子查探,他们一般都养几个族中闲人,四下提防。其实,他们怕的是教主林培月。”

自昨晚起,二人关系缓和,刺红也开始与徐长卿说一些圣教往事。

刺红问:“教你们认字的师傅,怎么教圣教历史的?”

徐长卿说:“说,是多位长老仰慕林家祖先的威名……还有一堆什么东西,所以扶持圣教。”

刺红哈哈大笑:“果真跟我们当年所学不同,以前的说法是,教主游遍各地,求请多位长老为他指点迷津。”

刺红年少时,还是林培月的父亲担任圣教教主。

当时总舵的地位,远不及现今。

圣教的历史,自然不比曹家等世族悠久。

各地宗族的祖先,大多是本朝开国功臣,始皇帝担忧他们功高盖主,便赏赐农田、奴才、财宝与地位,命他们解甲归田。

泥腿农夫所生的反贼,摇身一变,成为护国有功的贤臣名将,纷纷开枝散叶,以血汗换来的功劳荫庇子孙十多代。

然而,松有千岁根,花无十日红。

国运由盛转衰,宗族的体面也难以维持。

朝廷的赏赐逐年减少,税赋却因战争频发而攀升,即使宗族有田有铺,但青壮年男子都被军队征去,无人耕地行商。

宗族人口众多,尾大不掉,家家指望族长分财分地,账上却每月入不敷出,若再充耳不闻,所谓功臣后代,也只能眼见氏族衰微。

当时有一位族长,提出发想。

他们的田地人脉,皆环绕在皇都邻近,皇城百姓早被天子脚下的父母官压榨得滴油不剩。与宗室牵扯颇多的他们,也不好放**段,做些粗鄙生意。不如从暗处扶持一个江湖组织,效仿雪山陈家,在西北偏远之地另谋出路。

几位族长最终相中西方一处,地价低廉,远离战火,且有水路途经,虽不宜种植,但属于行商必经之地。

能聚人的地方,便能聚财。

各族均点出一名嫡系子弟,带上亲信与钱财,翻山涉水,买下相中地点的周边土地,在山下建立据点。

他们自封为长老,以掩人耳目。

门派弟子可从人伢子处买来,亲信担当账房等机要职位,家中武师负责调教弟子,杂役则在当地人中雇佣买卖。

但他们还欠缺一位门派的领头人物。

江湖人不似宗室世族,讲究出身与官衔。这些野蛮人素养低下,冲动易怒,若没有一位武功过人的门主,门派始终易被吞并。

第一位门主并不姓林,他只是面相凶恶,武功中上的江湖人,被长老以钱财引诱,暂充门面,很快便被抛弃。

随后又陆续请来多位所谓武林高手,均被长老弹劾。

这新生的门派,在那几年可是门主换得比伙夫还勤。

唯一站稳脚的,是一位林姓武痴。

林武痴体型高瘦,性格乖张,即使家中无米下锅,仍一心钻研自己的独创心法。

长老派人去请时,因传信人出言粗鄙,还被他一掌打伤。

长老反而看中他这股戾性,武痴再好不过,不会玩弄权术,妄图与他们争权逐利。

小门派终于有一位可靠的门主。

长老让林门主与他们签下契约,长老将当年所购土地供门派使用,并借出钱财用于放驴打滚*。门派每季将所有收入的七成,上交长老家族,剩余三成用作门派发展,年末还要将一年所得再按各家份额分红。

待诸事妥当后,长老留下亲信照看,策马归家,重新端起宗族子弟的架子,以书信往来打理门派各事。

以江湖门派为幌子,背后做见不得光的生意,只是宗族其中一项投资,生意向来有盈有亏,他们没必要在弹丸之地花费过多精力。

当年宗族子弟的诸多尝试,在当下初见成效,尽管国家摇摇欲坠,曹长老仍能铺张度日。

接下来的往事,刺红不会说与徐长卿。

二十年过去,门派仍能靠黑白生意勉力维持,林门主却死了。

林门主自儿子蹒跚学步起,便日夜敦促他勤练武功。

林门主心知自己不过是长老请来的一尊傀儡,若儿子武功逊色于他,待他年老力衰后,他们一家自会被长老亲信赶出门派。

填饱肚子后,林门主方知道挨饿的痛苦,虽时常要看长老亲信的脸色,但也有门派弟子伺候敬仰,总比饿死后草席一裹的贫农生活要好。

奈何儿子愚钝,空有一身蛮力,在内功修炼上,却总是摸不到门道。

林门主为子孙后代考虑,终于将独门心法钻研出来。

通过心法,林教主能将内功输给儿子,配合儿子的年轻与力量,只会比他更强。

此心法唯一缺点是,输功之人,必须自愿。

而林门主愿意。

他成功了。

儿子得到他毕生修炼的所有内力,长老派一位代表看过,认可他儿子的武功,允许将来由他继位。

但人生悲喜无常,不久后,林门主便病逝了。

第二代林门主代父执掌门派,他在得到父亲内力后,才稍稍通窍,习得修炼方式。

待他年老,也运用先父留下的功法,将一代与二代毕生修来的功力,传予长子。

这是与宗族不同的经世累积,宗室积累钱财田铺,林家积累内功。

因历代门主皆武功过人,门派将周边敌手逐一打压吞并。

附近百姓,家中困难的,会优先考虑将孩子送到门派,谋一份差使。

稳定后周遭极少发生门派械斗,商人也愿意到此落脚营生,租长老名下的土地,建楼起铺。

门派规模扩大,终于成教,逐渐与雪山陈家平分秋色。

此为圣教。

林氏终于坐稳教主之位,亲点左右护法作为助力,左护法擅武,右护法打理教中诸多事务,与长老留下的亲信一脉互相牵制。

说回另辟蹊径的林家。

他们明白自己家族功法颇为邪性,易引来旁人觊觎,因而逐渐低调,不为外人所知。

但是,武学的探索是有止境的,即使林门主最初的发想多么完美,仍有缺憾。

首先,传承多代后,内力必有减少损耗。这不是问题,新一任教主,自当不懈修炼,不能光依赖宗族荫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