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26章(1 / 2)

加入书签

太尉的院子中有一棵于炎炎夏日而言,十分好乘凉的大树,枝繁叶茂,浓郁葱茏,看起来与太尉年纪相仿。---

此刻太尉只安了一把摇椅与一小几于树下,身旁无他座。

文昭进来后,太尉也并没有给他看座。至于文越,他还在太尉府外没进来。

不远处倒有一套石桌石凳,但文昭没有去坐下,一众随从护卫便也只能在外围烈阳下站着。

那位太医上前请脉,也没有座,但由于太尉身子斜躺着,位置较低,弯着腰请脉也不方便。

于是,只见那位太医双膝一曲,竟是跪下了。也不知这一跪,是为了方便诊脉,还是为了赎罪。

他这才缓缓伸出右手,轻按在了太尉的手腕脉搏上。

望切一番,他能感知到,虽然太尉身体久经伤病,但只要当心调养,是还能有数载年寿的。

得到这个结论,这位太医心中的巨石无疑更沉重了几分。

接连两位太医也纷纷跪下诊了脉。

文昭负手立于一旁,一言不发,凝滞了沟壑的半老面孔上,嘴角泛起轻微的嗤笑。

见三位太医都站了起来,文昭便如设计般淡淡问道:“三位太医都看过了,不知太尉的病,当如何治得?”

还是那位敢为人先的太医出言了,他道:“回丞相的话,当……施针。”他似是释然了,话音虽略有停顿,却未再发颤。

没人知道,此刻他心中已骤下决心,他要为太尉抵命。虽然他的命相比起太尉的命来,一文不值,但是,经此事后,他也无颜再苟活世上。

文昭此刻看着这位总是一马当先的老太医,眼中情绪漠然,道:“既然这位太医对太尉的病况如此有心得,便由你来施针吧。记得,老太尉年高德劭,为大坤社稷奉献良多,可一定要针,到,病,除。”

最后四个字,一字一顿,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老太尉听了,却连眉毛也不为稍动,只觉,不值一哂。

太医再次跪上前去,打开了自己的药箱,从中取出了针包,展开,一排银针整齐有致,粗细俱全,泛着晶亮的毫光。

太医低头看到这光,竟从未觉得它们如此刺眼过。

又在药箱里拿出一节蜡烛,用火折子点燃了。

将针消了毒,将要扎之前,太医愧声道:“得罪了,太尉,下官会尽力让您好受些。”

言罢,只见他执起一枚银针,看准穴位后,于指间略一搓磨,便要落下——

“且慢!”

随着这一声喝,太医的动作停下,院中的人皆转头看去。---

只见一众宫廷宿卫簇拥着一道明黄走了进来。

明黄身旁还跟着一位身着太医服饰的中年人。

杨明勖一脸笑意洋洋,走上前来,边笑边道:“外祖,您果然还没离开,那便好!怪只怪明勖想得太不周到,下了早朝才想起,要医治老太尉这般病况,刘太医才是最为合适的人选。这不,便不敢多耽搁地将刘太医亲自送了来,好在没让这几个不中用的老太医下手啊。”

文昭没有说话。

只因,当看见杨明勖出现的那一刻起,文昭的目光便已骤然成冰,并随着他的言语,很快变成了深不见底的黑,坚不可摧的硬。

杨明勖只当不曾看见。

老太尉见了天子到来,欲起身。

杨明勖依然上前扶了他坐回去,笑道:“也是多亏了外祖早朝上一席话,才点拨明勖想起,我大坤老太尉乃国之栋梁,先皇还在时,便为大坤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身体有恙,晚辈自当尽心照料。如此,便与外祖前后脚来了,扰了老太尉的清静,还望老太尉勿怪。”

老太尉道:“老臣谢圣上挂念。”

杨明勖笑道:“其实多是外祖的心意,我不过沾了外祖的光而来。”

杨明勖说着,笑看向了一旁站着的文昭。

文昭直直回视他,与以往不同,此刻,只见他眼中一派清明,竟是毫无半分畏避与溃退。

两道眼神,恰似光与电的交织,龙与虎的搏斗,日与月的争衡,水与火的不容。

只见文昭嘴角弯起,眼中了无半分笑意,寒绝丢下一句:“好外孙!”

便骤然撤离了太尉府。

三位太医隶属太医院,既然天子在此,他们自然也不该随文昭而去。

于是老实地退避在了一旁。

老太尉不由切叹道:“圣上,不值,不值啊……”

“值与不值,明勖心中自有一杆秤,老太尉,作为您而言,无论是对大坤,还是对我,都不是能以价值来衡量的。”杨明勖脸上还存着淡淡的笑意,转头吩咐院子里的人道:“我与老太尉说说话,你们都退出去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