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日本战国(2 / 2)

加入书签

六月的尾巴,两军仍在对峙,丝毫不见有收兵的意思。

遥襄给胜赖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送到胜赖手上的时候,军帐中气氛低迷,而低迷中又混合了老臣与新贵之间的硝烟味。

胜赖从诹访家带过来的家臣,一向积极主战,这会儿也只有一两个在蹦跶。

接到遥襄的信,还没打开看内容,胜赖脸上就已眉目舒展,露出柔情的笑。

胜赖看信,争执不下的家臣渐渐没了声音,整座军帐中只能听到胜赖时不时发出欢快的“呵呵”轻笑。

脸与信纸的距离比常理要近上许多,胜赖双手捏着信,看得极为认真,信封就夹在尾指之间,写着名头的正面朝外,以至于视力正常的家臣只要想看就能看得到,信封上写着如下几个字——

“四郎吾夫亲启”

主母给主君写信了,虽然不知信中说了些什么,但看主君的样子很甜蜜。

空气中的硝烟忽然散去,随之换成了一种酸溜溜的味道,酸得众人神清目明,低迷之感一扫而空。

信有两页,胜赖足足看了两遍才收起来,他下意识想将信放进衣襟,可身上穿着盔甲没法下手,这才交给近侍保管。

“哈哈哈......”胜赖环顾家臣,先是快意地大笑,然后拿起手杖在地图上点了几座城,“松冈,甘利,内藤,你们留下固守城池,其他人,撤!”

帐中,十分安静,即使在胜赖宣布了这个决定之后,仍然很安静。

要知道,前几日胜赖还是坚定的主战派,要与织田信长一决雌雄,刚刚家臣团争执的那样激烈,他都态度不明,怎么突然就决定撤回了?

难道,是那封信?

“主君,织田军还没有动向,这个时候撤走,岂不是让他们觉得我们怕了。”

“随他们怎么想。”胜赖随意地说。

越拖到最后,对于他来说越是骑虎难下,不如借这个机会,及时止损。

这场仗不畅快,但收复了一部分三河,也是有所收获。

“就,就这么算了?”反对撤军的那名家臣心有不甘,眼神看向其他人,想要寻求支持。

这时,无一人响应,大家都默默同意了撤军的决定。

越往后,越没有胜算,与其等待织田信长撤军,不如先撤保留实力。胜赖看着地图,一下下有节奏地拍着大腿。

“终于结束了。”有人轻叹。

“没有。”胜赖抬眼,冷冷地瞥了那人一眼,一字一句地说:“没有结束,只是暂时休息。”

为了真实的利益,而不是一时之勇,只是暂时休息,而已。

空气凝滞了一刹那,马上便有家臣响应。

“没错!武田军会回来的!”

“下一次,一定收服三河全部的土地!”

家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激动而又振奋,一直微微垂着头,视线落在地图上的胜赖不知想了些什么,忽然摇头叹气。

胜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一盆凉水浇到了正热闹的家臣头上。

家臣陆续歇声,只见胜赖神情严肃,只听——

“啧,这回仗打得太久,阿羽一定想我想得整日以泪洗面,唉......”胜赖长叹一声,从马扎上起身,招来近侍把刚刚交出去的那封信要回来,边往外走,边看着信封上的字迹落寞自语,“我有何尝不是呢......”

两日后,武田军从长筱城撤兵,并全线退出设乐原,在这场消耗战中先行做出让步。

此后不过数日,织田军退走,留下德川军,与武田的旗帜在三河隔川相望。

然而这场记入史册的合战,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不是大名们如何运用战术激烈对抗,而是......

武田胜赖其人勇猛无畏,常身先士卒冲入阵中杀敌,而长筱合战,武田还未现颓势,更未到人疲马乏、粮草断绝,不得不退的地步,可武田胜赖竟然退了。

相传,是因为他的妻子,小河夫人给他写了一封信,诉说思念之情,胜赖阅后极为动容,战意全无,遂匆忙返回甲斐与妻子团聚。

此事长遭人诟病,可在残酷无情的战国时代,却也不失为一段风流佳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