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3 章(1 / 2)

加入书签

带着林美姝才登陆天津港朱常洛就听闻太后召见郭维城之女有意立其为太子妃。林美姝的脸色当时就变了, 冷哼一声, “我不去京城了。”

朱常洛失笑, 点了点林美姝的额头, “一个流言就让林大当家失了分寸, 瞧这份醋劲可真够酸的。”

说着他故意抽了抽鼻子四处闻了闻。

“酸死人了, 不过我喜欢。”他和林美姝熟稔惯了, 张口就打趣林美姝。

“哼,是不是流言你自己清楚。”林美姝偏过头不看朱常洛,“反正我不去京城了, 要去也行,你得八抬大轿请我去才行。”

她多少也知道八抬大轿的意思,面上飘过一缕浮红。

朱常洛见林美姝居然在这方面长心眼了, 欣喜地笑了笑, “有何不可?别说八台,日后就是十六抬大轿也能让你坐得。”

未婚妻面前朱常洛一点儿都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十六抬大轿只有皇上皇后有资格坐, 林美姝经过补习也知道十六抬大轿的意思, 终于高兴了。

王安、刘时敏二人听到朱常洛的话后立刻低下头, 缩到角落里, 同时心里不免再次高看太子妃一眼。

能够让太子如此安抚可见是真将太子妃放进心里。

“那还差不多, 不过我还是不能跟着你去京城,我就留在天津等我的嫁妆。”她抬着头骄傲地说,“我的嫁妆绝对是独一份的。”

林美姝之前就预料到朱常洛快要返京了, 和老霍特曼约定不论是否找到传说中的圣地一年半后都要返回天津港。

“是, 是,你的嫁妆多的都让我惊呆了。”朱常洛笑着说道,不说别的,光是那一百万两银子就不是谁能拿出来的。从古至今可听说过哪家嫁女儿陪嫁一百万两白银的?何况林美姝早就说过要带着全部家产出嫁,想来他会是中国历史上妻子陪嫁最多的人,没有之一。

至于传来的换太子妃的风声他还没放入眼中,左不过郑香儿又起幺蛾子,好解决得很。

“惊喜还在后面呢。”林美姝翘着鼻子有些小得意,她是霍特曼的独女,因为母亲不信天主教她被划成了私生女,霍特曼在荷兰的产业只能由本家侄子继承。不过正是因此,老霍特曼自觉亏待了女儿,航海所得基本都给了林美姝。

这也是林美姝小小年纪就富可敌国的原因之一。

老霍特曼是搂钱的好耙子,又生了个小搂钱耙子,可以说除了地位不高,人家可是实实在在赚出了个金山银海。

“好,我等着。”朱常洛温和地笑了笑,“不过京城还是要去的,不然大家怎么知道我又一个又能干又漂亮的太子妃?”

林美姝瞪着眼,“又在糊弄我,马妈妈说了没有八抬大轿不能去京城,而且我还要等我父亲呢。”

朱常洛失笑,怪不得不好哄了,原来是马妈妈背后发过力。不过林美姝说的也没有错,她的身份本就敏感,若是再随便跟他去了京城恐怕就有轻狂的看不起人了。

“是我欠考虑了。”

朱常洛态度诚恳,林美姝差点就要将父亲给她陪嫁土地的事说出来。临到嘴边才止住,背过身去娇声道,“本来就是你欠考虑。”

说着,一溜烟儿跑走了。

朱常洛一回宫就看到了李太后选好的姑娘郭倩,美不美的他还真说不好,他现在的审美观已经被系统给扭拧巴了。他一眼看过去只觉得郭倩太瘦弱了,看上去柴火棍似的。一板一眼太死板,没有少女的蓬勃朝气。

干笑着应付过去,溜回了詹事府。

叶向高等人已经候在其中了,看见朱常洛不由流下两行热泪。

“恭迎殿下归来。”他们想着太子能在朝鲜战场上混个不大不小的功劳就不错了,没想到太子殿下出其不意竟然创下这份惊天的大功劳。朱翊钧数十年不朝不郊不庙,即便大明看上国泰民安,可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大明这是要走到末路了。

朱常洛一举收复朝鲜,给所有人一个信号,只要太子登基继位大明就会迎来中兴之治,说不准还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想到此,叶向高有些激动。

旋即,他被朱常洛拉回了现实中,沉声道出郭倩出现在宫中的缘由。

“这么说百姓不太喜欢太子妃?”朱常洛自言自语,然后摇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只要她像在朝鲜那样给许多人带来生计再做些铺路架桥的事百姓会喜欢接受她的。现在关键是让三弟就国。”话是如此说,心中却有些心疼林美姝,同时也暗恨京城人有眼不识金镶玉。

叶向高道,“是,福王已经撕破了脸皮。太后多次让福王就国,他就赖在宫中装病。”

对此叶向高也有些头疼,福王耍赖了,皇上还跟着打掩护。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能怎么办?

朱常洛皱想也不想就说,“听闻陕西又大旱了,孤有意出50万两银子用于救灾。只是此次受灾百姓数百万,孤的银子撒下去也是杯水车薪。三弟的封赏过厚,不若再削去一半用于救灾,”

坑蠢弟弟是他最爱干的事了,当然,如果能够顺道坑一把父皇就好。不过想来以朱翊钧的聪明是不会再次因封赏出头的,那可真是个人精子。

领会到朱常洛意思后,叶向高心中有了底,福王朱常洵深似皇上,爱财如命,如果让他意识到继续呆在京城他的封赏会越减越少相信不用旁人多说他自己就先跑了。

当下叶向高行动开了,他的职位不算高,但这个来自闽地的男人由着闽地人特有的坚韧和圆滑。

他没有直接和福王摆明车马,而是先去拜访了四位阁老。他职位不高,但还有一层身份时东宫左庶子。四位阁老虽然各怀心思,当那他们在国本之争时都是站在朱常洛这一边的,所以就算叶向高职位不高仍然敲开了他们的大门。

首辅赵志皋自然不用说了,除了性格有些软弱外在大是大非上作风十分端正,一听说朱常洛不但想削掉福王一半的封赏用于赈灾,还要自己出资50万两银子用于救灾感动得一塌糊涂,连连打包票。

对于赵志皋的包票叶向高不敢全信,他是老好人,有名的软弱。不过次辅陈于陛的反应更是出乎了叶向高的意料。不知道冷酷无情的陈阁老怎么风格大变,对他热情得让人鸡皮疙瘩都掉地上了。他所求之事更是没含糊的应了下来。

后来才知道陈于陛是太子的人,这才明白过来。太子的主意也不是瞎出的,人家早就衡量过朝中的势力。

剩下的两沈阁老,特别是沈一贯,他在立太子中是出了大力了,对于太子所求自然一口应了下来。至于沈鲤沈阁老,他虽然同沈一贯不对付,可是他远没有沈一贯偏执,这种情况下他只有答应的份儿。就算不出力也不会捣乱。

除了阁老,朝堂上的人多数都是天然的太子党,他们就怕皇上头脑不清楚又要挺福王上位巴不得赶紧打发福王就藩呢。

几天后,朝中内外一致发难要求削减福王封赏用于赈灾。朱翊钧自然不肯就范,开口让太子出钱。被陈于陛用太子已经捐助50万两银子轻飘飘打发过去。

“50万两银子还不够?”朱翊钧怒道。

杨俊民立刻甩出账本子,朱翊钧懒归懒,但他好歹不是真的不知所谓。近些年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是这里闹灾就是那里闹荒,陕西已经闹了好几次大旱了。本就没有恢复过来,偏偏又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

“这次大旱如果处理不善预计会有不下于上百万流民。”杨俊民沉声道。

朱翊钧准备驳斥的话一下子咽了回去,上百万的流民吓住了他,若非他自幼就习惯不在人前势弱恐怕现在已经要惊呼出来。

“就依爱卿行事吧!”朱翊钧全身的力气突然被抽走似的,这时候他居然想起了翊坤宫的药茶。那个茶有安神的功效,心情不好时饮用能够让人忘忧。

杨俊民等人还想着有一场好仗要打,皇上一下子就松了口,让他们有些不太习惯。

“呃,是。”

“还有别的事吗?无事退朝。”朱翊钧迫不及待地想走,突然在朝臣中看到了朱常洛。恍然,原来太子也听政了。看着有些碍眼,只要太子回来事情就多,他立刻道,“赈灾,赈灾,不知道赈到那些人的兜里去了。”

众人连忙跪地称不敢。

朱翊钧嘴角翘了翘,扫了一眼朱常洛,“好个不敢,你们什么事不敢做。朕在宫中都听过尔等如何油锅里捞钱。”

众人又是一阵不敢,不明白他要说什么。

杨俊民硬着头皮说,“陛下如有顾虑可派钦差监督。”

朱翊钧勾起唇角,“千里做官只为财,监督财物我只信太子。”

众人目瞪口呆,朱常洛早有心理准备,不受父皇待见不是一天两天了,被派出去也正常。不过在座的朝臣可就坐不住了,太子才从朝鲜回来又要被支走,皇上是什么意思。

朱翊钧不管众人的疑惑,趁机订下此事退朝了。

当福王朱常洵知道自己的封赏又被削去一半后气得几乎要吐血了,当头棒喝,和郑香儿不同,朱翊钧当着他的面烧了那个被衣鱼蛀了手谕,他对太子有奢望却不抱太大希望。如今太子一回来,他的封赏又被削去一半若说和太子没关系他是不信的。

他怎么忘记了他这个大哥是有大气运在身的人,和他作对纯属老寿星上吊。

“不行,京城不能呆了,再呆下去剩下的封赏也保不住了。”朱常洵连夜命人收拾行装,第三日亲自押送着自己的封赏火烧屁股似的走了。那个利索劲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原来肥胖的福王也能跑那么快。

朱常洛反倒要慢上一些,马上就是李太后的寿辰,赈灾已经安排下去了。但他要暂且留在京城给李太后祝完寿才动身去陕西。

期间自然少不了再次见到郭姑娘。

“皇祖母,孙儿已经答应林姑娘娶她为妻,不能言而无信。”朱常洛私下同李太后说道。

“我知你最重信义,可是你也要想想自己。娶了郭姑娘,京营里你就能说上话了。”李太后苦口婆心。

朱常洛闻言不慌不忙道,“皇祖母恐怕是担心父皇另立太子之事吧!如今福王已经就藩,大可放心。”

李太后闻言还是忧心道,“虽说如此,到底是番邦女子不通我大明礼仪,太子妃还是要端庄贤淑的女子好。”

本来她对郭倩被人退亲一事有些不满,但接触下来觉得郭倩真真是个好姑娘。有才情知进退,端庄大度,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选。

朱常洛苦笑,他早就知道李太后会如此想。

“林小姐只是世居爪哇,她身上流着汉人的血,怎么算是番邦女子?”

李太后说不过他,只好道,“可百姓不那么认为啊!”

朱常洛又笑了,“百姓只要知道她的好处自然会赞美她,林姑娘之前还说准备开上几处平价粮油店,不论灾荒年粮价都能保持稳定。”京城百姓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普通的修路架桥弄不好还会被人说成沽名钓誉呢。朱常洛想了又想终于被他想出了平价粮油店一招,以林美姝的财力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李太后听了果然大喜,“当真,好啊!”

她是平民出生,自是知道粮商囤积居奇,越是荒年他们越是大肆买入抬高粮价。如果这个林小姐真的做到稳定粮价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相信只要平价粮油店一开,她的口碑立刻就好了。

“不过京营。”她还是有些犹豫。

“父皇尚是皇上,我若是拉拢军权父皇看了不美且不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底下人如何行事?恐怕反而会坏事。”

他没有说的事朱翊钧掌控欲强,他本就不受宠,若是在京营里安插人手恐怕朱翊钧夜晚睡都不睡不着了。通过如此简单就让朱常洵就藩一事他看出朱翊钧并没有废太子的意愿,但同时,他也不想自己在他身边晃悠,大有远香近臭之感。

李太后悚然,自己的儿子自己了解,现在想来如果真让太子掌握京营,哪怕只有一部分的力量。恐怕迎来的就是母子失和以及废太子了。

“那就算了,人老了,考虑难免不周到。”牵扯到儿孙的关系,她不由对郭家女淡了几分。

“祖母哪里老了。”朱常洛道,又叙了会儿话便离开。

想就做,朱常洛也没去信和林美姝商议平价粮油店的事,直接部署开了。

却说小东子身为太子随从自然也跟着回来了,不过他不是太监,自然是入不得后宫。朱常洛体谅他难得回京一趟,干脆放了他一日的假。

小东子的家并不在京城,山西常家在京城倒有一些人,不过他只和常五熟悉。当下就去常五家中探望,顺道打听打听自己娘亲。

“五婶子,我回来了。”还没进门小东子就大声喊道。

常五媳妇老仆说小东子回来了,连忙出去将他迎了进来。别人不清楚,她可是听当家的说了小东子的情况。要不怎么就说有些人天生就带福,小东子家啥情况他们自然一清二楚。他爹去后家里一穷二白,还是常五见小东子机灵带回了京,本以为小东子一辈子顶到头也不过当个掌柜。谁人想不过跟着去趟天津就当上了太子爷的随从,她家常五天津倒是没少跑,钱也挣了不少,就是缺了点福气。

看着小东子圆圆的脸庞,常五媳妇越看越满意,还是圆脸招福啊!

“东子来了,快快里面请。”常五媳妇将小东子去掉了小字。

“几年不见婶子还和以前一样。”小东子坐定,“我五叔呢?”

常五媳妇忙笑道,“一大早就去店里了,刚让人去叫了,估摸等会儿就来了。”

小东子笑着又同常五媳妇拉了几句家常,突然听见一阵猫叫,常五媳妇还没说话小东子就笑开了,“是五叔回来了。”

常五媳妇尴尬地说,“你五叔也是的,一看到猫什么都顾不上了。”

小东子摆摆手,“五叔不过爱猫而已,太子妃也爱猫呢。”

说话间常五脖子上挂着那只鸳鸯眼的猫进来了,将小东子从头到尾打量了一番爽朗笑道,“果然还是太子殿下会调教人,小东子现在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了。”

常五媳妇连忙说,“东子都大了,你嘴上还没个把门。”

小东子连忙说道,“五叔还是叫我小东子吧!要不是五叔将我从山西带出来哪里有小东子的今天。”

常五砸吧了下嘴,不敢居功,“我不过是将你带到了京城,是你小子运气好能跟在太子身边。”

小东子笑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来除了看望常五打听娘亲外还带着朱常洛布置的任务。常五媳妇见常五来了就起身亲自去厨房。

“东子难得回来一趟,我去整两道下酒菜,你们叔侄俩好好聊聊。”

“五叔还在走朝鲜贸易的路子?”小东子明知故问,自从小东子成了朱常洛随从,常五的海贸越发通畅了。

“嗯,还是那样,朝鲜现在也是大明的了,来年准备买只船下海试试看。”常五一直是将货运到天津卫,然后装上林美姝的货船。最近几年手头存了些银子,加上朝鲜也算大明的土地了,去朝鲜行商想来也同去外省一样算不得走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