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2 / 2)
“五叔好眼光。”小东子竖起了大拇指,他一直跟在朱常洛身边自然明白太子的意思。朝鲜新归,大明这边民间和朝鲜的羁绊越多越好。
“这么说太子是支持咯。”常五不由探身问道。
小东子笑了笑,转而说道,“我这回又给五叔抢到了个差事,办好了就相当于半个皇商。”接着他细细述说了平价粮油店,“你只能在南城开平价粮油店,粮油全部都是由太子妃娘娘提供,虽然于粮油店上挣不上什么钱,不过殿下说明年可以提升一下你的份额。”
大明的商人众多,自从对朝贸易打开了口子后涌进去的商人成千上万,但朱常洛从一开始就按照纳税和贡献情况规定了份额。让对朝贸易不至于泥沙俱下,常五对门的店铺张掌柜为了那份份额愣是说服了上头的主子补足了五年的商税。
听到能够增加份额常五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这个好,这个好。”
他本就是雷厉风行的人,小东子一离开就策划开了平价粮油店的事。租赁店铺、雇佣伙计、宣传太子妃的善举等等不一而足。十天后第一家平价粮油店就在南城正式开张了。
“平价粮油店?那是什么?”路过的人不解地问。
常五雇的伙计皮大嘴是个能说会道地,立刻解释道,“哎,李大娘,我们是粮油店是未来的太子妃娘娘怜悯南城百姓贫苦而开的,粮价比外面便宜得多,一两银子能买两石半呢!”
李大娘瞪大了眼睛,不信地问,“当真?外面一两银子最多也就能买两石。”
皮大嘴咧了咧他的大嘴,“不信?您拿一两银子来我亲自将两石半的粮送到您家去。我可先事先说明好了,这平价粮是按人头限量供应的,您家一共十二口人,一个月也就能买两石半的粮。”
李大娘笑开了,“好,我就买两石半,这是银钱。从来没听过商家怕人多买的。”说着她从怀中掏出了银角子。
皮大嘴立刻回道,“那可不一样,我们这家店是赔本的,多出的都是太子妃娘娘补贴的,一年到头都是这个价。所以才限人限量,我是了解您家才敢不看户籍就卖您粮呢。”
他的话引来了一群人,立刻就有人问,“冬天也是这个价?”
皮大嘴昂着头,“那是当然!”
众人仍然有些不太相信,粮店哪里有冬天不涨价的?就是李大娘也想趁着便宜多囤上一些。
“一次买上一年的量行不行?”众人围着小东子,京城是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南城贫民多但能够闲着出来逛街的都是家境比较好的。一次性将一年的粮买回家还是能做到的,真正的贫民要不赶个大早,要不赶到半下午才买明日要吃粮。
“那可不行,店里的规矩是当月买当月的。”皮大嘴说,“再者说了,平价粮本来就是太子妃娘娘怜惜大家,莫要贪婪失了分寸。”
说话间,李大娘的两石半的粮被小伙计从店中扛出来了,皮大嘴没有失言亲自推着独轮车送到李大娘家中才算作罢。
随着平价粮油店开张,关于林美姝的坏话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人人都道林美姝心善,平民百姓反而盼着她早日嫁给太子。
“这林娘娘一天没有嫁给太子爷我这心里就一天不安宁。”李大娘虽然买回了一个月的口粮,仍然不太满足,她希望平价粮油店长长久久地开下去才好。不说别的,仅这个月就多吃了几顿干饭,小孙子又胖了几分。
李太后得知后公开赞扬了林美姝一番,算是确认了林美姝的身份。倒是郑香儿还是头一次知道好名声可以这样得到,当下也想开个平价粮油店,可她又舍不得钱财只好找朱翊钧。
“你的意思是用你的名义也开家平价粮油店?”朱翊钧看鬼一样看着郑香儿,“你知道一家平价粮油店一天损失有多少吗?”
朱翊钧问,他一直关注太子所作所为,十分清楚里面的情况。
亏,亏惨了,这还没到冬天,等冬天更是要亏得一塌糊涂。
就是有钱也不能填这个窟窿啊!
他不知道的是林美姝的平价粮油店中卖的基本都是暹罗米,便宜得很,不过饶是如此长途海运加上人力耗费,也不过持平而已。
“你赔得起吗?”朱翊钧问。
郑香儿连连摇头,“我赔不起不是还有您吗?”
朱翊钧长叹一声,“哎,有钱买什么不好偏要买名声,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要它何用?”反正他是不想这笔钱的。
郑香儿赌气,“外面都传我是妖妃了。”
“乖,就算外面说你是妖怪朕也宠着你。”朱翊钧不着声色岔开话题,郑香儿果然上当,高兴地搂着他的脖子撒娇。
“太子送给太后娘娘一条紫珍珠项链,可好看了,人家也想要。”
朱翊钧头大,不过比起开平价粮油店珍珠项链代价少多了,“你年轻,粉色衬你。”一开口竟是又省了一大笔钱,粉色珍珠可要便宜得多了。
因为内外琐事甚多,一直到朱常洵就藩后才慈宁宫内才举办了一个家宴。朱常洛这回总算见到了八皇子朱常溥,刚满四岁正是可爱的年龄,只是身子瘦弱得可怜。对于幼小的弟弟朱常洛倒没别的想法,国赖长君,他太子之位已定大势已成,年幼的嫡出弟弟对他造成不了太大的影响。
“八弟可服用人参果了?”朱常洛问。
一提这个,王皇后眼泪差点淌下来。她怀孕时就吃了个人参果,朱常溥自己也吃了一个,可是身体还不如郑香儿所出的七公主健康。
“怎么没服用,可怜我儿还不会吃饭就先吃药。”王皇后说,“多亏了药茶还能管些用。”
朱常洛皱眉,“什么药茶?八弟虽然体弱药物还是要少吃,药补不如食补,不若平时多吃些药膳。”
王皇后不欲就药茶之事多说,微微笑着点头应了下来。
恰这时朱常浩凑了上来,黏在朱常洛身边,“太子哥哥,你答应我给我送个宝贝的。”
他自幼和朱常洛亲,说话随便惯了,按捺不住性子上前讨要。
“当然有,你和八弟都有。”王安立刻退出去,不过一会儿就带着一辆儿童自行车和小三轮车回来。
“这是自行车,去试试吧!”朱常洛简单地和朱常浩说了用法,儿童自行车后轮两侧也有两个小轮子保持稳定,倒不怕他不会骑栽倒。
朱常洛一眼就被火红色的车身给迷住了,立刻跨了上去,大殿还算空旷他骑了两圈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常溥见状立刻闹着要玩,王皇后心疼他身体不好不欲让他玩耍,一旁的李太后倒是笑吟吟让朱常浩带着他玩。
没玩一会儿,朱常溥就大汗淋漓,王皇后连忙亲自带他下去换衣服去了。
“还没玩两下呢。”朱常浩自然也不能继续玩了,有些扫兴的小声嘟囔着,被周端妃瞪了一眼立刻奉上了一个谄媚的笑容。
趁着还没到李太后寿辰,朱常洛问陈矩要来了所有关于陕西的折子研究。朱翊钧的态度值得人玩味,说他重视太子吧!可他干的事还真让人看不出来。说他不重视,这种奏折和资料又让陈矩全部给太子拿了去,他甚至还让人专门送了张舆图过去。
不说等待朱翊钧甩脸子的朱常洛,就是群臣也看傻了眼,莫非他们皇上开始看重太子了?还是陈太后点透了原因,“交给你的任务好好干就是了,你做的他都看在眼里,没有出来挑刺就是认可了。”
她笑吟吟地说,比起李太后,她和朱翊钧的关系较为融洽一些。反而更了解皇上,他们皇上从小就是头犟毛驴,好在不认死理。太子是他亲口立的,又能干,以皇上爱面子的程度就是捏着鼻子也要认下来的。
何况太子此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朝鲜得以让皇上名垂青史,一些字好处还是要给的。首当其冲就是太子参政,只是父子之间隔阂已深,真放眼皮子底下不说皇上提防厌烦,于太子长期发展也不利。借着陕西大旱的由头干脆将太子踢出了京城,如此皇上终于能睡安稳觉了。
太子大势已成,在朝鲜有十万带甲将士,皇上就是想废太子也要考虑那十万将士的反应。因此,最终他选择将有兵权的太子远远踢开。陕西距离朝鲜甚远,十年九旱,太子过去光是治理就要费尽心力,威胁大大降低。
得到陈太后的准话,朱常洛将心思全部放在了解决陕西旱灾上。越是了解越是惊心,陕西基本年年有旱灾,两年一次小旱,五年一次中旱,十年一次大旱,约六十五年左右还会遇到一次特大旱灾。其中之最莫过于关中,真可谓是年年有旱灾。
其次还有春旱、夏旱、秋旱,有时还会爆发冬旱,除此之外还有冬春连旱、夏秋连旱和春夏连旱。
合上卷册,朱常洛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陕西的旱灾情况超出他的预期甚多。以前他听过陕西教员说陕西大旱,当时虽然放在了心上却并没有重视。中华幅员辽阔,哪一年没有旱涝之灾。
将所有数据统计出来,朱常洛只觉得头皮发麻,陕西五六百万人口就靠着那片干旱的土地养育。一个不好必将造成祸乱,当下打起精神连夜写好折子。第二日就揣着折子去找朱翊钧了。
“这是陕西总况,请父皇御览。”朱常洛恭敬地呈上折子。
朱翊钧接过了折子看也不看一眼,懒洋洋道,“陕西赈灾由你全权负责,朕放心的很。”
朱常洛苦笑,仍然坚持,“还请父皇御览。”
打了哈欠,早上朱翊钧的脾气不太好,“你下去吧!”
朱常洛只好出了下策,跪地将陕西人口、土地、受灾情况等一一说出,朱翊钧先开始不以为意,慢慢地听进去了一些,到最后他的眉头也不禁皱了起来。赶紧打开了折子匆匆扫过,脸色立刻就变了。
转而他又看向了跪在地上的朱常洛。
“既然如此,给你三年时间治理。”他看到长子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甩锅。
朱常洛心中苦涩,硬着头皮说,“钱不够,请父皇另外拨款安民。”
他手上有自己捐出的50万两银子,户部拨下的20万两银子的物资,以及扣下的福王封赏。不过福王被扣下的封赏占大头的土地和盐引,现金有限得很。
朱翊钧听到要钱,拉下了脸,不负责任地说,“那你去找户部啊!能要来是你的本事。”
朱常洛沉声道,“就算是找户部要钱也要请父皇批示才是。”
朱翊钧被噎住了,户部尚书杨俊民可不是善茬,现在秋税还没押上京,如果让太子问户部要钱少不得那个老头儿要跑他这哭穷。哭到最后他还要破费一些内孥才能打发掉,而他破财不说还要被闹腾一阵子,这样一想连茶水都不香了。
“你不是财神爷吗?自己想法子去。”朱翊钧最后说道,他觉得以太子的行情说不准还能再卖一回,要是再来几个林美姝大明的国库就无忧了。
一旁的马鉴常云等人听了心中也不禁摇头,皇上对太子可真不地道。他们听了太子爷的陈述都知道要解决陕西旱灾千难万难,丢下个金山银山下去都不一定能成。可皇上居然就让太子自己想法子去。
朱常洛心中有准备,但也没想到父皇甩锅如此彻底,心下苦涩。
“还愣着做什么,忙你的去吧!”朱翊钧烦躁起来。
“儿臣无能,未能领会圣意。”
朱翊钧见朱常洛不肯老老实实接锅,越发烦躁了,“只要能弄来钱随便你。”说着他大步离开,朱常洛只隐隐听到摆驾翊坤宫的模糊字样。
看着朱常洛写的折子,王锡爵三人也头疼起来了。
“陕西的旱情一年比一年频繁了。”王家屏紧盯着数据,他也算老成谋国之人,却从来没有将一省之旱情如此整合过。
“触目惊心啊!”张位捋着花白的胡须,收复朝鲜他平生之愿已圆,小老头周身气质都沉稳了不少。
“孤倒是大概有些治理旱灾的想法,此次过去不但要赈灾,重点是治理。”朱常洛说,“赈灾倒还好,只是治理少不得要大兴水利,这点钱根本就不够。”
他的话让众人沉默了下来。
良久,王家屏问,“皇上怎么说?”
朱常洛哭笑,“父皇的意思让我们自己想法子。”
张位是个急性子,加上本来就不喜朱翊钧,立刻恼怒了,“皇上行事怎么如此糊涂,没钱怎么治理?”
在座的人没有应和他的话,皇上不喜太子是众所周知的事,何况这事搁在以前顶多就随内阁处理了。如今皇上能够说出让太子治理已经算是进步良多了。
王锡爵拧着眉头,“说到底还是钱,兴修水利的钱省不得。”
“要不然这笔钱孤自己出好了。”朱常洛最后头疼地说,话音落地就被三人打断。
“万万不可,殿下万万不可。”三人急道,“殿下已经出了50万两银子,若是再多恐怕上面该不安稳了。”
朱常洛经营朝鲜数年,光是海上贸易就收获甚巨,他们仅仅了解一些蛛丝马迹已经够惊骇的。也是皇上没探出太子的底,不然恐怕他们皇上还真睡不安稳了。
“那只能另想他法了。”朱常洛无奈道,又不能动用自己钱,一时半会儿让他从哪里弄钱去?
突然,他眼前一亮,嘴角浮起一抹笑容,“有办法了。”
他欣喜道,王锡爵三人闻言不由地探了身子,急切地问,“什么法子?”
朱常洛道,“朝廷是没钱,可是大明不缺钱,就是宫里也不缺钱的。”
张位一头雾水,“莫非是让太后老娘娘带头捐钱?这能有多少?”
后宫中除却两宫太后和皇后外就属郑妃最有钱,其余都是些小透明,能有什么钱?
朱常洛摇摇头,“宦官宫女人数众多,特别是大太监和大宫女手头的钱可不少。”
几人仍然不明白,大太监是有钱,可是这群人最是惜财,太阳从西边升起他们也不会捐钱的。
“哎!他们不可能出钱的,老夫还是去一趟江南吧!”张位道。
朱常洛胸有成竹,“我自有办法让他们高高兴兴出钱,而且还生怕给少了。”
张位嘴巴大张,发不出声来。
“社保和医保。”朱常洛吐出了五个字。
三人仍然一头雾水,朱常洛淡淡解释道,“太监宫女爱财无非为了养老,宫中虽然也开了个地方给无处可去的宫人养老然晚景甚是凄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