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 好事(2 / 2)

加入书签

这后面的两百亩是由沈行洲的人去谈,林林总总的办下来大概要一千五百贯。

若水车汲水灌溉得好,只需两年便能将中田变成三十贯一亩的上等田,也就是价值六千贯……有这四千五百贯的巨大差价,真可谓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其实就算沈行洲没有出于保护他而让他只买两百亩,顾卿也打算量力而为。

他自己攒的几个月月例,买地是肯定远远不够的,所以只能先借嫁礼银子来用,而且还要留下些作他日以备不时之需。

顾卿记得里写过,北晋王初来南京,先到周围郡县转了转才回到城里,在众人以为他这次南巡只是走个过场而放松警惕之时却突然发难,然后雷霆之力所向披靡。

很快的,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便纷纷被揪了出来,一场不亚于北疆战场的战斗悄悄打响,愈演愈烈。

由于沈行洲不同于中的描述,已经被封为世子,顾卿不知道剧情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但他明白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确实该把田地买回来,避免夜长梦多。

只是他不知道,沈行洲近日如此忙碌,还有心思惦记他的事情。

沈行洲甚至帮顾卿打听过石朔的情况,以免所托非人。

“小水车运作得不错,所以可以开始在瀑布那里建大水车了,我已令他们去准备材料,半个月内便可以开始建造。”

沈行洲对北晋王的行踪只有大致了解,隐隐能猜到这位皇舅舅此举意图,以他估计,不出一个月,南巡的事应该就有结果了。

到那个时候南境震荡,如果再去买卖田地和建造水车的材料,便容易引人注目,所以必须在此之前解决。

陛下和北晋王交代的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太多进展,如果还是不

行,沈行洲便要亲自去旁处寻觅了。

有田地入账,水车要开始建造,沈行洲还会陪自己出门……这接二连三的好事让顾卿兴奋不已。

——虽然有很多人帮忙才得以完成,但这毕竟是他到这个世界来做成的第一件事,应该高兴!

……

顾卿这边是开心了,但长公主那边最近一段时间却不怎么快活。

她暗示长子找个时日,正式将两个宫女接到他院子里去,却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

“伯川今日也是酉时三刻回来的……这段时间他一到白天就不见人影,我总感觉他有事瞒着我,或者是故意躲着我。”

徐女官想了想,觉得沈家老大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并不觉得奇怪:“殿下,世子每每回来,都是先来跟长辈请安,如今正是丰收季节,王爷又还在南方,世子忙碌一点也是自然,哪里能像某些勋贵之家的纨绔,或闲散在家、或四处游荡。。”

“顾卿也是个没用的,让他跟伯川说,到现在都没个结果,看来是指望不上的。”

长公主倒不担心顾卿敢阳奉阴违,只是迟迟没有消息,让人十分窝火。

徐女官觉得世子连卿公子的房都没进过,卿公子又怎么可能劝得动人,最后终究还是得由长公主出面。

他们并不知道,其实顾卿连提都没有提,沈行洲就已经将一切安排妥当。

长公主想了想,觉得反正北晋王眼下不在南京城,甚至一时半会不会回来都是问题,外面暂时乱不了,不如先将自家的问题解决了才好。

“等会让伯川过来一趟……”长公主想了想,又吩咐道:“把那两个也叫来。”

然而,沈行洲来得爽快,却在见到两个宫女之后,直接示意她们退下。

长公主见状,心里有些恼怒:“溪江和珣琬是陛下予本宫的,你既不愿意容纳,那她们便还是本宫的人,留在这里与你有何相干。”

两个宫女都是颜色极好的,只不过一个清丽些,一个丰腴些,端得是各有风情。

见定兴侯世子过来,两人皆微微低头,显得十分恭顺,连长公主看了都有种我见犹怜的感觉。

可同样是恭顺模样,似乎只有顾卿的乖巧才能引得沈行洲去关注、去怜爱,他完全没有去看站在旁边的两人,坚持对长公主道:“我有些事情要与殿下说。”

平日里沈行洲要说大事的时候,偶尔不会叫母亲,而称其为殿下。

长公主毕竟跟他是母子,一下就明白沈行洲接下来的话,最好不要被外人知道。

她想了想,反正今日必定是要有个说法,无论如何也要长子把人带回去,等他们把正事说完了,再把人叫回来,也没有分别。

于是她让徐女官将两人带了下去,对沈行洲道:“说吧,是什么事如此谨慎?”

沈行洲问长公主:“母亲可曾想过,仲清在吴将军麾下好好的,陛下为何让他回南京。”

长公主还以为他要说什么,随口道:“不是说让澈儿回来好好养伤……”

说完她自己都愣了一下,因为沈行洲的问题忍不住多想了些。

——若真是养伤,何至于千里迢迢送回南京来……在天京养伤,岂不更好?

要知道,澈儿的功业,可都是在北疆建的,若是迟迟不回去,就会浪费大好局势。

早些时候只记着次子要回来了,没有深想的长公主仓皇看向长子。

“你的意思是说,陛下他……”厌弃沈家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