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前尘 三(1 / 2)

加入书签

“诶诶,听说了吗?今日掌门新收了一个弟子啊。”

“听说不过五六岁,想必是天资卓绝吧。”

“非也非也,听当日跟掌门下山的弟子说,这孩子是掌门从来凶兽口中留下来的,险些没被凶兽咬死。”

“诶~掌门真是宅心仁厚。”

“是呀是呀,掌门真是心善。”

几位弟子抱着古籍在回廊间穿梭,喋喋不休地讨论着近日云渺山的大事。

拐角处又来一个粉雕玉琢的白衣小少年,鼻梁上架着一个透明的水晶小片,这是姜肆,面色红润了些许,也不似之前那样骨瘦如柴了。

只是眉宇间多了一些疏离。

弟子们见到姜肆,吓得立马噤了声,点头问好:“姜肆师弟。”

姜肆“嗯”了一声,消失在了回廊尽头。

几位弟子见着姜肆走远了,开口抱怨:“不过是一个五六岁的小毛孩子,掌门可怜他才收他做弟子的,架子好生大……”

“诶呀,行了行了,人家怎么说也是掌门的亲传弟子,小心你的嘴,放心又受罚了。”

几个人叽叽喳喳地走远了,却没见到回廊尽头的拐角处,那片白色的衣角才刚刚消失。

姜肆当时虽五六岁,但是已经开始跟一众十一二岁的弟子们听课了,每天下课了都听得头脑生疼,回去之后还要去跟许羌一同修炼。

至于那个大小姐吴安年……姜肆抿了抿唇,在进入凌阳森林后,他们是甩掉了人贩子不假,但也被一头凶兽盯上了。

姜肆拽着她跑,她跑不动了,姜肆咬着牙颤颤巍巍地背着她跑,他什么都看不清,依稀只能见到一条道路的轮廓,双脚都被尖锐的石子刺得鲜血直流,结果呢?

在有危险的时候把他一把推了出去。

“你就是一个下贱骨头,替我死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我回去给你立一块墓碑!算是我偿你的!”

偿我?老子的命就值一块墓碑?

去你吗的!

后来,许羌就把姜肆救下了,姜肆从此便拜入了云渺山门下,许羌此人虽说有一些古怪,但是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师尊,姜肆觉得,这也许就是因祸得福吧。

“容尘,你走神了。”耳畔的声音响起,姜肆迅速从回忆中抽离出来,看了许羌一眼。

“抱歉,师尊。”

许羌身为一个得道多年的仙师,都已经快要千岁了,而容貌不过三四十岁而已,一身的仙风道骨气,在整个修仙界威望甚佳,叫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名号。

许羌深深地看了姜肆一眼,继续道:“你如今的一举一动都在整个云渺山人的眼皮子底下,修炼此事是万万不可怠慢的。”

话虽如此说,姜肆倒觉得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许羌的眼皮子底下的,他今天几时起身,几时入定,甚至午饭饭碗里都有几片菜叶子他都知道。

姜肆道:“弟子谨遵教诲。”

“你近日在徐思那里学丹青吧,拿一副成品给我瞧瞧。”许羌说着,把姜肆刚刚抄录的古籍放下了。

姜肆觉得有一些不自在,毕竟他才跟徐思学了不到一旬,而且还是在平日修炼都结束时学的,画得虽说不丑,但绝对算不上多好看。

他道:“弟子技拙,不敢污了师尊的慧眼。”

许羌摆了摆手说:“无碍,你去挑一副给我看看。”

姜肆拗不过他,便把昨日他刚刚完工的槐景图拿出来了,这是他最满意的一副,应该问题不大,便把画铺在许羌的桌案上。

许羌拿起那幅画端详了好久,他道:“云渺峰上就那么一棵槐树,都让你找见了。”

姜肆没听清这话什么意思,又不敢顺着自己的心意来,只好道:“如今仲秋时节,整个云渺山上的槐树都开了,长势喜人,弟子便作了一幅,师尊见笑了。”

“你喜欢槐花吗?”许羌抬头,神色古怪的看着姜肆。

他道:“槐花清香淡雅,色如素锦,弟子自然是喜欢的。”

许羌叹了一口气,指尖微凝,一团火焰簇拥而出,眨眼间便把槐景图烧光了。“容尘,你不该喜欢槐花的,你不该喜欢的,你该喜欢梅花,傲骨不屈,凌寒自开,这才是你该喜欢的。”

姜肆不明白,难道喜欢什么花,就一定要因为它的品性才喜欢吗?他只是因为瞧着槐花心中欢喜,便喜欢了,难道不行吗?

许羌又道:“明日去把槐树砍了吧。”

姜肆行了个礼,语气平淡。“弟子遵命。”

“对了,前些日子辰逸下山历练去了,还不知道你的事,今日他回来,你们好认识认识。”许羌轻轻一拂,把桌台上的灰拂掉案下。

“是。”

姜肆在房间抄录古籍的时候,便听到门外弟子们兴奋至极的声音:“林杨师兄!辰逸师弟!你们回来了!”

姜肆低头看了一眼古籍,今天上午许羌给了他一本新的,要求他明天早上把抄录好的交给他,如今姜肆写了一下午,不过才写完二分之一。

但是听说这次回来的有许羌的首徒林杨和许羌之子许辰逸,原本许羌是要跟他们一起外出历练的,结果出了姜肆这么一档子事儿才给耽搁了,想来自己来着云渺山都已经几个月了,应该去拜见拜见才是。

姜肆便把手中的狼毫放下,轻轻地推开门,发现一个慈眉善目的男人站在门口,见姜肆开门,手有一些尴尬地停在半空,他笑道:“你就是师尊新收的小师弟吧,真可爱,我们见过的,在那天的陵阳森林。”

“见过的。”姜肆对着男人行了个礼道:“见过师兄。”

那个青年“嗨”了一声,连忙摆手。“别这么见外,师兄我叫林杨,字擎宇,你叫什么?”

姜肆一本正经道:“姜肆,字容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