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战争和准备(1 / 2)

加入书签

开元十三年四月, 多年不经修缮的骊山温泉宫,忽然迎来了一队奉着圣旨而来的钦差。

守着温泉宫的宫使提前接到通知,这时听过圣旨, 又对领队的中使道辛苦:“辅监事远来辛苦,这温泉宫占着骊山上下好大一片地方,但年年守卫不足, 下官也深为所苦。不过现在好了, 辅监事既然来此,奉旨重新整修宫室, 那下官这里的职守调度,也全凭辅监事安排。”

辅璆琳圆圆的脸上露出一个满意的微笑, 前来督办工程,是实实在在的肥差, 尤其是在本地宫使如此配合的情况下。其实他若非占了个钦差的身份,在内官的官秩上,还比不上眼前这位中年白胖的宫使呢。

实际上, 修一修温泉宫,只是圣人一拍脑袋的主意, 辅璆琳也不知圣人是从哪里想到的。不过他也知道, 现在前朝还在对北面用兵, 并没有进行大工程的打算。

“整修一下, 入冬之前,朕好在那里为将士们庆功!”辅璆琳还记得圣人说这句话的语气,于是他也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坚信不疑。

所以辅璆琳没有小看这个职位, 他深知,圣人一句话,下头人从重、从严理解,这种事即便有过,那也不是大过,只是表明了他对王命的过分上心。

有了圣旨这个尚方宝剑,他完全可以狐假虎威,借着这次的工程吃一番孝敬,之后就按照圣人的意思,小小维修一下温泉宫里的几间主殿楼阁就可以了。

就这样,为了得到这个职位,辅璆琳在宫里上下好一顿活动,最后,还是他努力了多年都不算是攀上交情的高将军一系出手为他争取,这事情才算是定了下来。

不过他的辛苦也是值得的,他一得到这个位置,果然便有消息灵通的人士向他递话,要辅公公将工程交给他们“承包”,保证办得又快又好,还便宜!

说起来,宫里的活计也不完全都是交给将作监的,尤其是将作监这些年地位越发特别,有时就连工部都要退让三分,行宫的修缮这等小事,他们早就抽不出人手来管了。

也是因此,此事名义上的主力还是宫中监作局,而监作局的人手就更少,站着指挥还行,真让他们干活肯定是不足的,所以当然要在民间征集民夫,甚至是有偿的商人,这也是宫中大工程一向的惯例了。

所以说,辅璆琳这个监事,对从哪里采买,用什么人手修缮上都有不小的自由度,这也是他从听说有这么个差事之处,就想好的生财之道。

眼看有孝敬上门,辅璆琳便拿捏了对方一番,同时还在等其他的竞争者上门。但也不知道怎么的,可能是那个最先找来的“中建第一局”确实和他们自称的一样有口碑,在业界首屈一指吧,辅公公左等右等,也就只等来了这一家靠谱的,毕竟给圣人修房子的事,还是要有点门槛的。

既然如此,那也没什么好说的,派人打听过这个中建第一局确实有能力建房子修路,辅公公就把这个不大不小的工程,按他们的说法,“承包”给他们了。

而在来到骊山之前,辅公公还有些担心,这里的宫使会和他在这件事上起一些争执,结果到了才知道对方如此识趣,辅公公才将这点担心放了下来。

不管怎么说,奉旨来的钦差钦差既然到了,双方就吃吃喝喝接风洗尘,然后就开始干工程。

辅璆琳每天高卧闲逛,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辅公公偶尔看看进度,又找来同样闲的没事干的监作局宦官聊聊天,才发现这伙人的工作热情和技术水平,竟然都不是盖的。

“商贾们为了赚点钱,还真是不容易。”辅璆琳不带多少真心地感叹一句,身边的监作局小头目便立刻献上一句真心的恭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他们这些

商人工匠,不过是有几门手艺为生,技艺再精湛,也不过是辅公公这样劳心者使唤的人罢了!”

“吾辈楷模,果然还是如辅公公这般,深受圣人信赖,还有如高将军这样有德长者青眼的良宦正监呐!”

这马屁虽然直白,但也说到了辅璆琳的心里,他面有得色,身边其他人便顿时谀词如潮,辅璆琳的身边,一时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无人监管的施工队也工作得更加努力了。

独自坐在光秃秃的田埂上,李馥眼前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自从去年送走王皇后以来,李馥就经常在她三哥这里帮忙。一来,这是因为她希望降低自己在宫中的存在感;二来,也是因为大姐二姐出宫之后,终于不管是研发还是行政管理都有人在管,就连道门的改革都没有出什么问题,她一时也就闲下来了。

李嗣升卷着袖子过来了,他方才指挥人收割今年的麦田,并大致估算了一下今年几片实验田里的收成多寡,现在正皱着眉头盘算着什么。

李馥递给他一块湿润的棉布手巾,又给他端了一杯凉茶,李嗣升擦了手脸,便一板一眼地在李馥身边的小板凳上坐下,他将袖子放下来,接过李馥手里的凉茶一饮而尽。

“是紫苏啊,现在还有?”他抬了抬眉毛,“……等等,你不会是掐了我在棚子里种的那一盆吧?!”他回头盯着李馥。

李馥和他打哈哈,“三哥你想哪里去了,我又不是大哥!”

“嗯,没正面否认,你还真敢掐我的苗啊。”李嗣升咬牙切齿。

李馥见势不妙,一把将身边的一袋零食塞进李嗣升怀里,“尝尝这个,我让新补进来的人炸的,别说,他们手艺还不错,明明是第一次炸东西,菜籽油也是第一次用,但是炸得还不错。”

在七妹的殷勤推销下,李嗣升吃零食吃出了复仇的气势,咔嚓声不绝于耳。

“咦,是咸鲜口的松子啊?裹了面粉炸的?嗯……果然,没有胡麻油的香气,产量也大,做这种咸酥的小食更合适。新找到的油菜和油菜籽,确实不是个坏东西。”

“是吧是吧?我跟你讲,菜油的用处还大着呢……”李馥又和李嗣升推销了两句炒菜的好处,油菜和菜籽油的发现,自然是李馥在李嗣升这里帮忙辨认作物时立下的功劳。

她虽然不如李嗣升一样,在栽培、改良作物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她仗着自己吃过见过,一些现在没有利用起来的物种,或是利用得不太彻底的植物,她只要看见了,认出来了,就能明确地指出利用的方向。

上次,她在发现棉花种子的时候就意识到了,现在这个时代,虽然很多东西并没有在民间普及,但是这并不代表相应的物种没有传入中国。以大唐和西边以及南海商人往来的频繁,除了原产南美的作物很难指望之外,很多后世习以为常的物种,其实也早就有了,就是没人发现而已。

所以李馥在李嗣升这里帮忙,还真不是瞎添乱。

他们这一段时间合作愉快,没看见她三哥都不和她计较掐了他叶子的事了么?可见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牢固的革命情谊。

兄妹两人又讨论了两句油菜的用处,以及炒菜和榨油工艺的问题,李嗣升这才放下手里的杯子,语气平常地问道:“还是没有前线的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