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来了(2 / 2)
苏老太见女儿不为所动,只好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苦口婆心地劝:“大勇自个儿在家你放心啊?他白天得去他大伯家给帮忙盖屋,晚上回来冷锅冷灶的,连个热乎人都见不着。还有你婆婆,平日里对你就不大满意,家里修屋子这样的大事,这还是给她修的,你这个当人媳妇的,倒好好的往娘家跑,你说你那个大嫂,忙前忙后的,不是更显的你这个小儿媳不得心么?本来你没个儿子傍身,就得好好在她跟前孝顺,得她欢喜,你说这样,不是给她寻借口发作你么?”
“她原本也不满意我,我没能给她生个孙子,咋样她也不会给我好脸色。我做人媳妇的,受点委屈也没啥,几个丫头好歹是她亲孙女,她不说跟建文建武似的疼,面子上总要过的去吧。她今天骂来娣,明天打招娣的,就是随便庄子上遇上哪家的孩子,也没这样非打即骂的。旁人家没关系的娃,都知道不能随便打骂,咋单就自己的孙女不值钱,怎么都不得她喜欢。”
苏老太见闺女越说越气,说到最后眼里都气出眼泪来了,叹了口气:“自家的孩子自己疼,大勇没嫌你,也没嫌几个丫头,你们母女他好好地待着,辛辛苦苦地在外挣钱,也不容易,你也得体谅他。”
“你也别太怨恨你婆婆,好歹还是大勇的亲娘,你这个当人媳妇的,要是当着他面说她娘不好,说的多了,他难免要不乐意。”
苏秀兰抹了把脸,哼了一声:“要不是看在他的面上,我肯定也不会样样替他打算,替这个家打算,什么事都在心里劝自己,想想他的好,忍忍算了,可光我来忍,就没个头!他几句好说一说,人走了,我在家又得理这些事!”
苏老太对俩夫妻的事倒是明白,自己闺女不是什么刻薄人,大勇也是个心胸宽的,俩人过日子大半的架都是为了她那婆婆吵的。以前自己就常劝她,千万别当着丈夫的面闹、说婆婆的不是,免得让男人有了脾气,不好收场。
自家闺女嫁了这么多年,也不是那种一吵了架就往娘家跑的没用人,可见是把她的话听进去了。
要说这么些年,真有什么被她婆婆抓在手里的理,那就是她没生下儿子了,要不然凭着她跟王大勇过了十年日子的情分,怎么也不至于被婆婆气回娘家,那都是新媳妇才做出来的事。乡下媳妇儿当家久了,吵了架往娘家跑就显得丢人现眼了。
苏老太瞧女儿不是拎不清的人,这些道理不是不知道,但人总有点脾性,她那婆婆实在也是少见的刻薄人。
苏老太怕自己多说了她,她回头起了脾气以后再心里憋了气,也不跟自己说,憋在心里再气出病来。
“娘晓得,娘也是过来人。你奶奶也不是啥好性子的人,你爹是老大,她欢喜着家里最小的小儿子,也是一样,偏帮着,两碗水端不平,你那个小叔被宠的不像样。你自己也是当娘的,三个丫头,你自己摸着良心问问,心里头就没有半点偏着的?幸好你奶奶死的早,咱老家也闹了灾荒,只好挪了地。可这挪了地,就知道往日的好了,在家时一庄子都是沾亲带故的,办事容易。家里有兄弟,出个啥事也有人帮衬。这出来了,就得事事靠着自个儿。凡事儿都一样,有好处,就也有坏处。”
苏老太说起往事,也带了唏嘘:“你婆婆这人确实是太厉害了些,但你想想,你公公走了,她靠着她那恶声名,啥都要去争一争,也不在乎啥脸面,不也给你带了好处?”
“要搁你这样脸皮薄的,你愿意为着早两天晒稻子,大半夜地去占着地儿谁来都不肯走么?你家男人不在家,庄上啥事不也少不了你家的,这也是因着你家也是王家,虽然分了家,人家还是把王家俩兄弟归一块儿。”
苏秀兰想起去年婆婆闹出的事,也起了笑意,一时间也顾不得光生气了。
村里晒稻子的场子是公家的,得按着村长的安排,一家一家来,这家晒好了拖走了,再来下一家。王老太不满意王富贵把他几个儿子都排前头去了,却把自家晾在尾巴上,直接上稻场骂人了。
自家公公跟王富贵还是隔房的堂兄弟,不过庄上跟他家沾亲带故的不少,亲堂哥堂侄儿都安排不过来呢,何况这么远的亲戚。而且因着王大勇在外做工拖了两天,家里的稻子割的比旁人家的晚,王富贵顺手就给往后排了。
王老太胡搅蛮缠的功夫谁也及不上,她说分的不公平,任凭旁人怎么解释,她也半点不听。最后王富贵只好随了她,让王家插了队,结果他家没晾好几天,就下了场大雨。真要按着之前的安排,非遭了雨不可。
这事儿还是自个儿跟她娘讲的,她当时庆幸地不得了,觉得婆婆胡搅蛮缠、不管不顾的本事也不是全是坏处,当了好笑的事跟她娘背了话听,没想到她倒是记得,还拿着这话来劝她,让她宽宽心,也想想好的。
苏秀兰知道她娘话里的意思,她拉着苏老太的手:“娘你放心吧,我没那么大气性,也钻不了牛角尖,我心里都有数。日子还得过,我小闹一闹,不过是叫大勇知道知道我的不容易,别当我是个泥人,而且我肚子里还有他的儿子呢,他还敢咋样?等那大伯家的屋修好了,我婆婆还得搬回去跟老大住,我也省心了,等小的出来了,来娣也开学了,到时候我可没空往娘家跑了,我这时候回来一趟不是正好?”
苏老太见她心里桩桩件件都理的明白,也就不再劝了:“那成,你再多住两天,娘不赶你,在娘这里多歇歇。”
苏秀兰刚起身去屋里拿碗,王来娣推了院门跑进来,气喘吁吁喊道:“娘,爹来了。”
王大勇从二八杠上下来,推着车进屋,跟坐在屋檐下的苏老太打了声招呼:“娘,我来接秀兰她们娘几个回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