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2)
等送走了俞藴萧璟两人后陆泊宴又去了一趟山坳,今个山上的活就整清了,一些做饭用的锅碗瓢盆还有米粮之类的也都要打落打落的收回来了,这几天暂时不会在来山上,东西放这他担心会被野兽给拱了。
“根脚,过来驼送些物什回去。”
哞...
自从有了担具这小牛头只要有活干了就随叫随到,每天下山的时候梁术几人都会挑着蜡花下山,小牛头就用它背上的担具担着两筐蜡花随他们下山。
陆泊宴也是惯它的,只要做了活就有豆皮米糠吃,有时看它累了还会喂些盐巴精食之类的。
看阿现拿着油灯去了织房陆泊宴不乐意了,“就知你是个急性的,天阴的厉害织房里又那般暗,多一盏豆大的光又能亮多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才出货呢,又不急这一时,在把眼睛给整坏了可咋办!”
阿现连门槛都没迈进去呢只能倚着房门无奈吹灭了手上端的油灯,“我知了,不做活了,看把你急的。”
“听宴儿的等着他白蜡制成了,咱们也过过夜如明星的日子,”陆母说着将工钱给了陆泊宴,
“这些都算好了,你送去吧,魏怿去井边打水了等你们都回来了在开饭。”
“哎,我这就去。”
这几日的工钱都是一天一结的,前两天都是在陆家院子里卸完筐子就给的,今个看到家里来人了几人卸完活就直接回去了,现在陆泊宴有了空闲得赶紧去给人送去。
每天在村子里来来去去的魏怿的出身也断不了有村人问起,陆母想的也周全只说是自己娘家那边的侄儿,是个苦命的家里人都没了,只能过来投奔她这个姑母了。
至于魏怿早前的户籍也早都被那狠心的翁婆去县衙给消户了,少一口人还能少交些户税,这点倒真符合魏家翁婆能及时想到的。
为此陆泊宴也想过,不出远门就算没户籍也没什么打紧的,开国之为了躲避战乱没入过户籍的黑户无户的人也不在少数,战乱后遗症哪个朝代都是如此,官府对没入户籍的也算宽容,只要从新入户时补些税钱就行。
等下次去县里得去问问房县尉怎么才能给魏怿自立一户,以防他以后若用得着户籍了还要抓瞎。
收回的蜡花不能久放。一大早上陆泊宴就在白雾腾腾的灶房里开始熬煮起了蜡花,详细的水跟蜡花的配比他还不知,只能一点一点的试着摸索。
“还是不行?”魏怿透过窗子探头问他。
“嗯,还差些,你呢,蜡模可做好了?”
魏怿拿起手上的模子给他看:“用黄泥和水试了试应是可以的。”
“模样是可以里面的蜡芯呢?没芯怎么点蜡!”
魏怿愣了下,“忘了!”扭头就去找阿现要麻绳从打磨了。
一直烧脑到中午陆泊宴才找到了正确的水蜡配比。蜡花和水十比四进行熬煮,待蜡花全部熔化立即熄火,等温度降低,在用瓢将浮在水面上的蜡脂舀出来,放置冷却。
为了避免浪费他又把锅里剩余的蜡米装进布袋里用清水反复揉洗在次进行熬煮,熬煮的过程陆泊宴为了看清楚中间的过程眼睛离的锅子近了些直熏的他眼睛疼。
阿现在边上看不过去了,就让他上一边看着剩余的她来。
阿现长期做活胳膊头也是有力气的,听陆泊宴的反复用木棒挤压半布袋子蜡米半个时辰都没见她停歇。
蜡米碎了以后在煮开还能在溶解出一些蜡脂,将漂浮的蜡脂舀出来放置进行冷却,只要比例掌握好了做出的蜡烛经过长时间放置才不会变软。
制作的方法和做凉粉的前序有些类似,最后剩下的蜡渣就给了站在灶房外的根脚,“要不要尝尝?”
根脚过去闻了闻,哞...
这是要吃?得,又多了一样喂养它的食料。
蜡花熬煮配比必须适当水多了熬制出的蜡块太软根本就无法成型,水少了蜡花质硬成型后就会出现浪费。
将第一次第二次做成的蜡脂适当配比,放入清水熬煮掌握火候把上面漂浮的杂质去除小火,再把油脂舀出倒进魏怿做出的模具里放置井水中冷却直至变硬。
蜡模是魏怿用竹节做的有大拇指粗细,第一次用的时候怕粘竹壁就在里面刷了少许麻油,等放置一炷香后直接掰开竹节将蜡烛捣刻出来就行,这样的竹节还可反复使用。
直等天黑下来,陆泊宴才脸上带笑的拿着一捆蜡烛进了织房。
“这是做好了?”阿现坐在花楼机上往下张望。
“做好了这些先给你们用着。”放置蜡烛的烛台陆泊宴也做了一些修改,增加了烛台的凹陷也固定了蜡烛的牢度,织房多是丝线和布料都是些容易引燃的,多一程防备总是必要的。
在陆母周围放置了几根,又爬到花楼上给给阿现放置了几根点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