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第十四章
他难得对许氏如此疾言厉色,实在是急怒攻心。旧事重提,必定会引起朝野震荡。只一条构陷储君就够死几次的。是他这些年纵容太过,才让贵妃母子忘形,以致有今日之祸。
许贵妃双肩颤抖,哭得梨花带雨:“四郎,四郎……”
皇帝右手抚在她如云的鬓发上:“一夕短长,是争不得的。”
齐王之藩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夕间传遍朝堂内外。老太后缓缓捻动手中的佛珠,摇了摇头。
长公主陈玉罕见地将大婚时的陪嫁,八宝琉璃灯盏全部点亮,在璀璨的灯光里一人独饮。
与此同时,江南秋闱已经登上日程,福王在这关键时候又病倒了,齐王虽然离之藩还有一年的时间,但前段时间的《闺淑范说》一案是横亘在诸臣心头的一根刺,皇帝为免物议,也未将他列入考虑。
几番考量,只能将太子作为钦使,赴江南巡视科考,以示皇帝对江南考场的重视,以安江南举子因考场舞弊案而躁动不安的心。
明光宮中,一应药物流水一样的朝里送着。许贵妃已经病了多日,总是不见好。许氏嫂嫂递了拜帖,午后急匆匆进了宫。
许贵妃鬓发微蓬,一应首饰全无,蜡黄的一张脸,谁见了都忍不住怜惜。
“嫂嫂,哥哥怎么样?”
“娘娘放宽心,老爷说了,东城的一干事务已经处理妥当。”
“我不止一次跟哥哥说过,哪里就眼皮子浅到要那点银子。承儿的大事要紧。”
许家嫂嫂忍不住腹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贵妃当着宫中的家,却不知娘家的难处,齐王也是个无底洞。虽然老爷总说往前看,前途无限好。可眼下要是过不去,谁还能想到什么往前看。可给她十个胆子她也不敢将心里话宣之于口,只能陪笑说:“娘娘且放宽心。”
“我哪里有什么宽心不宽心的,你看,皇上已经多日不来我这明光宮了。承儿匆匆忙忙从宫里挪了出去,京中的府邸都还没有修好,也不知道王府的长史如何?”
“王府的长史是殿下亲自选的,我听说是个做事滴水不漏的。必定对咱们殿下大有助益。”
“我是用不上力的,还要多劳烦哥哥嫂嫂了。”
“娘娘如此说,是生分了。”
许贵妃出身不高,这也是她更进一步的阻碍之一。她的这个嫂嫂是自己兄长的原配,出身决定格局,说话时常有僭越之语。许贵妃也只能在这些事情上忍了。
“太子南下督办秋闱,哥哥那里……”
“一切妥当。”
“嫂嫂务必要转告兄长,太子虽年幼,但秦民干却是只老狐狸。和他打交道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忌铤而走险。”
“娘娘放心,东南一地,心是向着咱们殿下的。”
十日后,圣命亲封的督学监察正式出京。
随行护卫的是提点刑狱司的韩沈等人。
提刑司起初只负责侦办一些大案要案,捉拿武功高强的重刑犯。武帝时,提刑司往来君臣之间,地位渐渐升高。先帝末年,今上入主东宫,提刑司却交到信阳长公主手中,这是皇帝把对百官的监察稽核大权交到了公主手中。
公主虽属女流,韬略却不输男儿,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后,笼络无数英才,一应巡查缉捕都有他们的影子。提刑司俨然成为朝廷的一柄重器。
后来信阳公主下降靖南王府,为了避嫌就向皇上交回了印信,从此提刑司直归皇权。
但提刑司中如今三星以上将官多是公主一手提拔上来的。
太子出京,非同小可。皇上拨了南军中的虎贲军护送。别管实际战斗力怎么样,至少现在看起来杀气腾腾,挺让人有安全感。
陈玉不放心,又请旨调了四星的韩沈带着提刑司几个年轻人贴身护卫。
至于萧思远,这算是自己讨来的差事,再在奉天城中待下去,他关节都要锈掉了。
出京的萧思远,骨头都感觉轻快了二斤。他骑着马,忽快忽慢,一时兴起还从树上折了根柳条,自己拧了根柳哨,兴致勃勃地吹起来。
口中哨音忽快忽慢,忽高忽低,曲不成曲,调不成调,简直比号丧的调子还凄惨。萧二公子一路吹来,惹得众人侧目,恨不得将耳朵堵上。
陈继乾被烦得把书丢在一侧,挑起帘子,正准备让人叫萧思远闭嘴时,那诡异的哨声戛然而止。他纳闷地扫视了一下,正好看见萧思远骑着马在和韩沈搭话。
韩沈这个人心思缜密,耐性颇佳。这一点在他追击逃犯的卷宗中有所体现。如果说禁宫中的袁自杰像一只防备老鼠的御猫,那韩沈就算是追猎物的豹子了,还是见了猎物不撒嘴的那种。他盯上的人,很少能逃脱,天涯海角韩提典也能将人正法。
此时,韩沈皱着眉,语气带着几分中年人特有的语重心长:“二公子,并非所有人都有你这般资质,这样荒废下去,实在可惜。”
萧思远说好听了算是活泼有余,耐性不足,仗着自己的小聪明混日子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威远侯一年打两仗,一仗打半年。袁自流自己就活得足够奇葩,座下弟子都是天生地养自由自在地成长。
所以萧思远被人这么正经地提点还是第一次。
他笑着说:“韩大哥,我师父说,练武这种事,苦练无益,有人能日精月进,有人虽经百炼却难以成钢。”
韩沈位列提刑司四星校尉,上头也就一个正使压着,天赋自然是一等一的好,但也是打小苦练,寒霜酷暑一日不辍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