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登基(1 / 2)

加入书签

华霜殿内一片空寂,只有老皇帝的呼吸声在殿内微弱的回荡。凌斌亲耳见证了殿外一场皇位争夺战,尽管过程残酷他无力阻止。

结果却如他所愿,他相信秦王心怀仁爱不会对手足赶尽杀绝,大周的江山交给他也会更加繁荣昌盛。

想不到是他竟与武将有私交,罢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能得程家追随千秋帝业就多一份基石,自己也该好好歇着了。

凌斌缓缓闭上眼,卸下一身沉重的皮囊,身体一跃而起站在榻前看着自己心跳停止,喘出最后一口气。

一场皇位之争落下帷幕,凌墨文失败了,他们拼的不仅仅是智慧谋略和手段,还有人心的诚服。

这场风波过后凌墨文被囚禁在天牢,任何人都不准探望包括锦王妃,凌风逸去求他皇兄仍是被拒。

太尉吴邑与刑部尚书李卉皆为凌墨文感到惋惜,都曾鼎力相助为锦王在朝中树立威信赢的陛下青睐,到头来却事与愿违。

曾经追随凌墨文的一些大臣士子抗旨不尊者都被关进了大牢,在大行皇帝驾崩后的一个月内不许任何人探监。

陛下驾崩程长靖等人只得留在皇城,凌再平来不及登基称帝,便着手准备国丧,先帝驾崩举国哀痛,法安寺禧藏大师做完最后一场法事后,凌斌的遗体被埋进了皇陵。

期间凌再平去了趟法安寺在庄禅机禅房里打坐了一夜,庄禅机为他煮茶,诵经。不管外界纷扰,暂别俗尘,听着禅机轻诵佛经,将近日身心的疲惫尽数洗去。

已是半夜子时天上的月滑进云里,太合殿里却是烛火通明。

凌再平坐在案前处理手中的折子,王玉德看了看沙漏,感情这是和先帝一样的废寝忘食,轻叹一声道:“陛下,夜已深了,您还是早点就寝吧。”凌再平合上奏折道:“王公公,本王尚未登基,不可乱叫。”

显然是没抓住重点。

王玉德惶恐道:“是,奴才该死,秦王殿下您早点歇着吧。”

自凌斌驾崩自己尚未举行登基仪式,凌再平不准任何人叫他陛下。

即使这样也抵不住百官的催促,凌斌下葬后不久,便有大臣提议登基事宜,让他早些继承大统,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数日后的登基大典隆重举行,宫廷乐师奏响典乐。长生殿上凌再平身着帝王袍祭祀天地,日月河山,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一套繁琐的祭祀仪式完毕,乐声停凌再平接受百官朝拜,自此他成为真正的一国之君。

新帝登基昭告天下,国号大周,年号圣元,改革新内政,军事、农业、制造、商贸、外交等一系列新政。免三年赋税并大赦天下,百姓欢呼雀跃,称赞新皇仁慈。

凌再平登基后早朝便重新搬回了元合殿,由于国丧期间与登基诸事繁琐积压了一大堆的政务,因制定了新的内政改革机制,各部忙的不可开交。

此时上奏的奏折不在少数,其中光是西北战况的就有好几本。

西征的军队出发至今已经两个多月,兵部尚书赵思蔚从沈韬上报的军报中得知西北战况并不乐观,便上奏道:“启禀陛下,我大军赶到西北不久后,达玛族军队不再伪装,堂而皇之的在剑门关外放火烧杀,仿佛是故意的挑起战事,关外百姓苦不堪言纷纷逃至关内。如此的挑衅双方只得开战,而这次达玛族军队似乎准备充分,我军与之对上后大小打了十来次就没讨到便宜,不管怎么调整对战则略,将士们一上了战场就都束手无策如同待宰的羔羊,任人宰割。接连的败仗使得战事有些吃紧,物资不够,士兵伤亡惨重,不知达玛族这次使得是什么战术,一旦两军对阵我军必败。再这么下去恐怕撑不了多久关外就会失守。”

赵思蔚如实上报道。

一个西北蛮夷部族光是物资兵器就不如中原丰富,是什么样战术能让我军屡屡战败,凌再平微皱眉头道:“竟有此事,究竟是什么样的战术?我大周数十万将士竟不敌区区部落小族?”

赵思蔚惶恐道:“陛下恕罪,臣不知是何战术,只是微臣觉得若是再不派兵前去支援只怕西陉关失守敌军将直入中原,不得不防啊”。

此话一出百官一片哗然,有赞成派兵增援的也有意见相左的,李鸿安与程应州职位不同文武官左右站队,上朝时站的位置中间隔了条道。李鸿安侧过脸向程应州望去,对方点头示意。

以吴邑为首的凌墨文一党并不服气凌再平能坐上这个位置,况且凌墨文又是他女儿的夫君,自己的女婿,做皇帝他们中意的是杀伐决断的锦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