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婚约(1 / 2)
李枫这几日为舞姬的案子忙得焦头烂额,没空回家,睡在衙门,夜晚得到线索,也会星夜奔出,赶赴查案。
君瑶带着明长昱熟门熟路地进了门,李枫已收拾妥当,在正厅与她相见。
乍见君瑶身后还有个男人,气度不凡,举止清贵,李枫有些诧异。
君瑶神色自若地说道:“这是我新结识的朋友,可信。”
李枫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游弋一瞬,便对明长昱说:“请坐。”
明长昱入座,有衙役上了茶点。
茶盏粗糙、茶水苦涩,却非常提神,李枫喝下半杯,便问君瑶:“你为何在蓉城?这么晚了,不回水清镇?”
君瑶抿唇,“一言难尽。”她简明扼要地将这两日的事说了一遍,“郡守府嫡女唐茉死后,与其中一位舞姬一样,被割去耳朵,我就想来你这看看,是否有新的线索。”
李枫眉头一皱,脸色苦了起来,“我在蓉城办了好多年案子了,就没见过这么邪门的。杀人也就算了,还割掉五官。若这凶手能杀害郡守府的小姐,只怕不那么好查。”
君瑶问:“你可查过长宁街失火时出现的那些人?”
李枫摇头,“查是查了,但当时人多混杂,一一排查下来,也难以推断出线索。”
君瑶抽了一旁的笔,沾了墨,铺上纸,快速回忆着,慢慢绘出杨少邻腰牌之上的螭吻图纹。
她将墨吹干,把画递给李捕头,“你可还记得这图纹?”
李枫看了一眼,说道:“这图纹,与知香手中的碎玉相似。我与潜火队的人打过不少交到,也见过他们的腰牌,等级不同腰牌上的纹理也不同。只是我从前没认真留意过。”李捕头浓眉紧拧,“既然是关键的线索,我会想办法查清楚的。”
君瑶默了一瞬,轻声道:“不管唐茉的死,与知香舞姬的死是否有关联,但好歹这螭吻图纹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她已将心头疑虑问完,见李枫只顾着喝茶,便问道:“你吃晚饭没?正好我逛街,不如一起去吃点面,那家夫妻……”
“你不是刚吃过吗?”明长昱清冽的声音打断她。
君瑶一怔,愣然无语。
李枫一挥手,说道:“不必了,对面那家馄饨店我吃惯了,价格也便宜公道,等会儿吃了就回去了。”
他熟稔地拍了拍君瑶的肩头,“螭吻图纹一事,还得多谢你。改日去真武山,再为你求一道符。”
君瑶失笑。
明长昱起身,闻言稍稍停下,“真武山?可是道教之地?”
君瑶说:“是,可惜本朝重佛,真武山并不著名。只是蓉城人信道,寻常人家有空的话,一月也总会去几次。”
她本以为,明长昱会再追问,然而没有。他只是凝神沉吟,便转身离去。
君瑶紧随而上,策马与他一同离开。
蓉城山水环绕,真武山只是一座小山,山上有几座道观。
明长昱策然马上,问:“真武山的道家,属于什么派别?”
君瑶摇头,“我也不知道,我最近一次上去,还是三年前,只是跟着楚夫人走个过场罢了。”
“你不信道?”他微微挑眉。
君瑶拉着马缰,轻轻策马,“这或与我家传统有关。父亲和兄长都善刑狱推案,都知凡事重在人为,所以不信鬼神。我从小到大,没见过家人拜过任何鬼神。只是来蓉城后,发觉楚夫人信道,她时常上山求符,遇事还会请道人来家中做法。大事出行之类,还会让道人看期,摆家具也会看风水。”她突然想到什么,“人死后办丧事,也可请道人做法超度。”
“楚夫人是蓉城人?”明长昱问。
君瑶颔首:“从小就在蓉城,只随楚家到京城住过一段时间,离开京城后,便一直居住在此。”
两人策马进入热闹的街道,君瑶依旧安静地坐在马背上。
她只听见清脆的马蹄声,脑海中思索着明长昱的话。他这几问,难道与案情有关?亦或者,这案情,与道教有关?
这几番辗转,时辰已不早,喧嚣沸腾渐渐散去,如昼般的夜色,也缓缓暗下。街道慢慢冷清,勾栏画舫曲终人散,商铺茶坊,也次第关闭。
宵禁开始,巡逻的武侯与潜火队趁着夜色值守,须臾间,整齐的队伍和严整的脚步声杂沓而来。
君瑶与明长昱策马缓慢,又有心在外多留,此时两人立于马上,沿着喧嚣已尽的街道信步慢走,马蹄跫音,踏在如纱淡淡月色下。
“这几日来蓉城,当真精彩,尤其是入夜之后。”明长昱忽而策马靠近。
君瑶侧首,目光微凝在他身上。他侯门一家,以战为名,自小便骑术精湛,端坐于马上,身形端然沉稳,夜风吹起衣袂,猎猎飘举,平添硬朗。
君瑶迟疑:“蓉城的夜晚,比京城如何?”她加紧马腹,离他远了些,说道:“我听闻,京城之繁盛,堪比蓉城十倍。想来入夜后,即使是宵禁,也禁不住夜色繁荣。”
“京城的夜晚没有你,而这蓉城的夜晚有你。”他似笑非笑,“何况,京城虽恢宏壮阔,入夜后却是黑暗重重。”
君瑶闻言蹙眉,待他说完后,眉头又深几分。
“想来,京城的宵禁比蓉城严苛许多吧。”她随口回答。
两人交谈之声轻细,仅两人可耳闻。静夜似能勾人心绪,可将暗藏于深处的情绪与隐秘,慢慢倾倒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