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再见(下)(1 / 2)
其实,蓁蓁周围有很多同学并不想从事教师这个行业,蓁蓁也是。别人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她却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喜欢。
她出生在省城的郊县的一个小镇上。读初中时,她遇到了一位十分严厉的班主任。每一次考试,她都会给每个同学制定一个目标,如果谁没有达到,就会被叫去办公室打手心。长长的酸枣枝打在手心里的灼痛感,至今她依然清晰记得。从那以后,她开始厌学,每天都期盼着放假,期盼着可以离开那个让她痛苦的校园,并且在心里默默发誓,将来做什么也不会做老师的。
后来,她读了高中,成绩一般。二本、三本都有点悬,更不要说985,211院校了。高中老师劝她考虑师范、卫校等适合女孩子的大专院校,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挺好的。蓁蓁的家族里有两个表姐是学医的,从小就听她们讲在医学院的故事,什么解剖老鼠呀,分解尸体什么的,听起来恐怖的要命,所以她不打算读卫校,做护士。
她也问了很多人的意见,大家各执一词,有人说老师好,工作稳定,就是收入少一点。有人说医生好,家里人有个病痛的也能照应,就是作息不规律,很累。
听了大家的话,蓁蓁更拿不定主意了。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她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两张便利贴,一张写上“教师”,另一张写上“护士”。结果很明显,她抽到了“教师”。
就像王力宏歌里唱的那样:命运的安排,遵守自然的逻辑,谁也无法解谜题。
她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了命运。
18岁那年,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只是既然选择了,努力就好了。
大学三年里,她要求自己每门功课都能保证在85分以上。她总是早早起床背诵英语、练习普通话。参加健美操、合唱、二胡社团来提升自己。
她觉得把自己安排的满满的,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大家慢慢告别高中的青涩与紧张,开始慢慢适应大学生活。班上的女孩子们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她们开始关注衣着和打扮,追求时尚和个性。恣意散发青春的活力。
班上有几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们慢慢地谈起了恋爱。蓁蓁也有自己喜欢的男生,他读音乐系,是个高材生,名字叫秦墨。他可是个风云人物,学校里但凡有合唱比赛就会请他来当钢伴、排合唱。只教育系一次合唱,就有一半以上的班级请他。每次合唱排练,蓁蓁都不敢看他的方向,那里仿佛有一束光,让人不敢去看,却又心生向往。
蓁蓁不敢向任何人表露自己的心迹,怕被人嘲笑自不量力,然而心底里潜滋暗长的情愫却与日俱增。很多时候她会想,自己简直是痴心妄想,这样有才华的男孩子一定很受欢迎吧?能站在她身边的一定是外貌与才华并存的女孩子吧?她低头看看自己,矮短微胖的身材,土得掉渣的打扮,护肤品也仅有一只廉价的馥佩洗面奶和一瓶大宝SOD蜜。这样怎么配和他站在一起?
她的家在镇上,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她还有两个妹妹,一个正在读高中,一个正在读初中,家境并不富裕。她不想因为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增加家里的负担。
可是,她真的很喜欢那个男孩子,很喜欢、很喜欢。每次在校园里和他擦肩而过,她都能兴奋一整天。但她清楚地知道,以自己现在的状况,她连走到他身边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表白了。
她尝试着去做家教,但学校在郊区,能兼职的资源很少,更何况市里211省会大学才是那些家长们的首选。
大三下学期,有一次她在校门口的马路上逛夜市,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没有门槛的小摊位,她突发奇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摆一个小摊儿赚钱呢?
说干就干,蓁蓁拿着自己这些年攒下来的奖学金,到火车站附近的批发市场去转转。蓁蓁所在的省会号称“火车拉出来的城市”,火车站附近密布着各种批发市场,整个省内的衣服、鞋帽、小商品都是在这里批发。蓁蓁看了几天,放弃了投入比较大的项目,选择了投入较小的耳饰和围巾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