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心下惦念 互相打听(2 / 2)

加入书签

“嗯。”

刘杰这才放下心来。却听刘止说道:“父亲,我今天见到了沈少辰将军之子,沈望舒。”

“……”

刘止注意到父亲在听到这个名字时的表情变化,震惊,欣慰,了然。

“我此次回来正是为了此事。”刘杰此时的沉默让刘止更加不安,“父亲,请问,您与沈少辰将军以前……”

“闭嘴!”刘杰生气地打断了他,留下一句“若无他事,早些休息,明日早些入宫。”便拿着锦盒回屋了。

胡雅南听到吼声赶到客厅时看到的便只有呆在原地的刘止,他脸上看不出表情,但死咬着下嘴唇,这是刘止每次内心有波澜时遮掩表情的小动作。

胡雅南最心疼但也最头疼她这个儿子,因为他自从五六岁以后便从不曾在父母面前露出过任何表情,让她这个母亲不知道如何走进他心里,更遑论为他排解不快或为他带来温暖和安慰。很多时候,胡雅南觉得自己的儿子离这个家愈来愈远。

还记得刘止四岁的时候,刘杰迎娶了陈若与,那是刘家一个远房表妹,因从小家道中落寄养在刘家,二人从小青梅竹马,本就姻亲暗结。后来因陈若与病重送去山中静养,这便有了刘胡二家的联姻。

婚后虽感情并不亲密,但也算和谐,直到有了刘止,二人的感情也有了质的飞跃。后来,陈若与康复出山,在刘杰母亲的坚持下,迎娶了陈若与为偏房。

当时满朝上下,不迎娶偏房的大臣甚少,这本也属常事,胡雅南虽有些不开心,但也未曾表现出憎恶嫉妒。

最初,刘杰出于愧疚,还会经常过来看母子俩,可随着陈若与孩子的出生,有着正房之位的胡氏渐渐很难见到刘杰。

当时的刘止正式最需要父爱的年纪。每次胡雅南问起是否想念父亲时,刘止都会说“孩儿有母亲,不想父亲。”但每天晚上刘止都会一直望着门,直到被丫鬟婆子催着进了屋才罢。

这些作为母亲不是不知道,后来,她同刘杰商议过定例看刘止的事宜。可就是那段时间后,刘止便从此变了个人。从早到晚除了读书便是读书,不与人亲近,仿佛将自己封闭起来。

虽然后来儿子越来越优秀,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天才,可是如果有得选择,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

胡雅南试图走近刘止,摸摸他的头,但想了想孩子大了,于是改成了拍拍肩膀。刚刚触到刘止的肩膀,刘止立马回神过来,“母亲。”

“景云,在宫里待得习惯吗?太子性格可好相处?”

“多谢母亲关心,孩儿在宫里一切习惯,太子殿下很好。”这就是刘止,总是几句言语便将亲近之人推于远处。

看到此时被疏离的母亲脸上的尴尬和失落,刘止抬头,“母亲,我明日又要进宫,晚上一起用饭吧,孩儿……孩儿这段时间挺想念……您做的杂酱面。”

“好!好!好!”胡雅南这是几年来第一次听到刘止说了如此带感情的话,虽然说得吞吐,但她知道这已经是他的极限,心里激动得快要流下泪来。

看着母亲转身激动到不稳的步伐,刘止不禁心道:“我终究还是个不成熟的孩子。”最初是想成为母亲的依靠,现在看来又何曾不是让母亲更孤独。

其实,胡雅南不知道的是当时她与刘杰的对话被偷偷跟来的刘止悉数听入耳中。包括刘杰那句“雅楠,对不起,我毁了你的人生。替我同景云说对不起,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

后来,刘止也曾好几次偷偷溜到偏房看过父亲,他一直以为父亲很少来正房是因为母亲所言的忙于公务,抽不开身。直到他好几次看到父亲正抱着妹妹散步,同那个女人有说有笑的幸福模样,那时他心里第一次尝到了嫉妒的滋味。

从此,刘止突然变成了将自己埋首书堆的小书虫,因为每次被先生夸奖后,母亲都会笑,甚至有时父亲也会来正房,那时母亲总是会变得很有精神,虽然她不说,但是年幼的刘止知道母亲因为父亲的到来感到很高兴。

于是,他如同食髓知味般的更加拼命读书,努力成长,他想成为母亲的依靠,同时又希望这样的自己能够让父亲多来正房,看看母亲,还有他。

晚饭时,桌上多了一双碗筷,刘止知道那是为父亲备的。这些年随着胡氏的崛起,母亲在家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想来这晚饭便是母亲托了人去叫的父亲。

刘止心里并无甚波澜,只要母亲开心,他就开心。如果说这个家还有带给他念想,那便也只有母亲一人的幸福罢。

晚饭桌上,并无一言,刘止未再提下午之事,刘杰也未再发火,但见刘止表情凝重,又念及其专为此事回家,想必是十分上心。

晚饭结束后,刘杰顿了顿,还是说道:“沈将军之事,其中牵连甚多,并非我等之人能够非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