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惜别 携书千里(2 / 2)
萧洲转身下楼,此时城楼两旁的将士吹奏起《送军行》的军号,接着城门大开。
兵部侍郎年松长喊一声:“《送军》一响,将士出征,战无不胜。”
刘止在人群中努力寻找沈善的身影,终于在城门大开之时,看到骑马跟在萧洲身后的沈善。
正好此时沈善抬头便看见了刘止,他停马,转头朝刘止笑了,露出了小白牙和小酒窝,刘止亦朝他点头示意。
沈善正准备招手说再见时,便被萧洲催促前行,他只好立马抓住缰绳驱马前行,很快行军就消失在玄武城楼的视野中。
外城道路两侧站满了送行的百姓,有些是萧家军将士的家人,有些则是为了一睹大魏天狼萧家军的风采而来。
“萧家军必胜!”
“我们等大将军凯旋!”
“把突厥打回老家!”
百姓说着许多送行的话,还有人直接送上瓜果蔬菜的,但萧洲已提前下令:萧家军拿朝廷俸禄,食万民赋税,行军打仗是在履行职责,不可再取百姓分毫。
民众的热情,让沈善第一次感受到作为军人的幸福,他想这也许就是无数军人洒血战场、埋骨边关的动力,这也许就是他父亲想要用生命守护这片土地的原因。但也真正感受到军人的职责和重担,怕辜负那些信任的眼神、那些炙热的期盼。
在人群中没看到萧子熙,这是沈善此行的最大遗憾,但转念想,母亲不来,也是好事。
此时的萧子熙,正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看着沈善为她求的平安符。自己要上战场了却还记得为母亲和妹妹求平安符,这就是看似没心没肺但其实心思善良的沈善。
萧子熙一直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的倔强,也知道他的细腻敏感,所以,这次离别时她没有哭,她怕给儿子带来心理负担,她希望他此番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前去。
十年前那一战,她送走了沈远,沈远当时笑着说“子熙,和望舒、芷兰等我归来”,可后来等回来的却是他的尸体,这成了萧子熙心中的结。所以后来她不让沈善习武,可是这孩子到底还是走上了这条路,真不知是福是祸。
如果她当初再强硬些,也许现在沈善正上着课,等着备考科举,将来即使考不上也可凭借家族荫庇谋得一官半职,也好过武将生死莫测的生涯。
但是,她当初终究是心软了,她不想沈善过得不开心,如果上战场是他心之所向,作为母亲即使过着夜不能寐的日子,还是选择尊重他。
“希望少辰在天有灵,保佑望舒和不武一切平安。”
晚上扎寨后,萧洲将信封交给了沈善,“望舒,这是殿下交予你的。这小子对你还挺有感情,还知道写赠别信了,没见过他对我这个舅舅写过一言半语,白疼了他这十几年。”
沈善也没料到,“舅舅,殿下关心我不好吗?”
边说边接过,打开信一看里面是用规整瘦金体写的一行字——“望舒,此去一切平安。赠贴身护身符一枚,望不弃。朝夕盼归。”
这字迹和内容一看便知不是李兹的,再看,信封里果真还有一枚玄色护身符,看着有些年头,但十分干净。
“望舒,信中说什么?”萧洲擦着剑头也未抬地问道。
“不过是让我平安归去的话罢了,舅舅。”沈善边回复边将附身符揣进胸中。
晚上躺下后,沈善在黑暗中将护身符摸出捏在手中,凑近一闻有淡淡的桂花香,想着这味道似乎在哪里闻到过,但不是李兹身上的味道,莫不是东宫哪个小宫女暗恋他而送的。
虽然他承认自己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可是他并未与东宫的宫女们有过任何来往,难不成是忘记了控制自己,胡乱对谁吹了口哨,让姑娘痴心暗付?
“不是吧!”无意间他竟将此话说出口。
萧洲立马握剑坐起,“望舒,怎么了?!”
沈善暗叫不好,灵机一动,于是假装睡着并继续开口说道“别跟我抢,我的红烧肉……”
萧洲听到此处,无奈笑笑,“这孩子……”
“不管如何,先将此护身符放于身上吧,怎么也算是姑娘的一片心意。”如此一想,沈善将其小心放入怀中,却在衣服的夹层里摸到一枚东西,拿出来一看,竟也是枚护身符,因放在衣服的夹层中之前并未发现,而这衣服,是萧子熙昨日做好亲手放入沈善房中的。
沈善突然觉得自己有点自私,母亲自然是不想他远赴战场的,可是自古忠孝两难全,这些他都明白,终究觉得亏欠了母亲。想起几日前母亲就一直不眠不休地为自己缝制衣服,收拾行李,“临行密密缝”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沈善才感觉出这感情的重量。
↑返回顶部↑